莫迪亚诺

二〇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不论是生活还是写作都与巴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巴黎不但是他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人物环境和故事氛围,而且是一面闪烁在现实和虚幻之间的镜子,折射出时间与空间。

在二〇〇五年发表的半自传体小说《家谱》中,莫迪亚诺曾讲述自己的历史:“我于一九四五年七月三十日出生在布劳涅比杨古(按,巴黎近郊)的玛格丽特街十一号,父母是在巴黎占领期间相识的犹太男人和弗拉芒女人。”不久,他跟随父母离开郊外小镇,搬到巴黎市区。他的童年是在塞纳河左岸度过的,沿河的孔蒂街十五号,留下了他对巴黎的最初印象。这些记忆的碎片,在另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手册》中也反复出现:夜晚,塞纳河游艇的耀眼灯光射向天空,越过窗户,投映在房间雪白的墙上;白天,河畔的古籍书摊一个挨一个,书商们的身影在树阴下时隐时现……

寻找被遗忘的角落

这段时期的巴黎生活,留给莫迪亚诺的是二次大战的印象。尽管他并未亲身经历过战争,但伴随他长大的是城市沦陷后的萧条、寄宿学校、母亲的女演员生涯以及父亲的长期外出。孤独的少年常常一个人走上巴黎街头,漫步在空旷的林阴大道和幽灵般的广场。在无休止的忧郁徘徊中,巴黎就已经作为一些故事的场景,在他心中渐渐形成。早期的写作,对他来说是不失为一种寂寞的寄托。一九六〇年,年轻的莫迪亚诺结识了著名小说家莱蒙·格诺,这位文学前辈将他引进了文坛。八年后,当一部《星形广场》标志着他真正走入法国文学界的时候,莫迪亚诺才只有二十三岁。

塞纳河边的孔蒂街

这部小说以德国占领下的巴黎为背景,不但使莫迪亚诺一举成名,而且奠定了今后创作的主题和基调。从此,巴黎就成了他的主要角色。有些法国评论家认为,莫迪亚诺写的巴黎可以分为“两个河岸”,正如巴黎的地理被划分为塞纳河左岸和右岸一样,代表两类不同的风格。一类以某个区为中心,搜寻附近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例如小旅馆、车库、咖啡馆、电影院,警察局等等;另一类则穿越巴黎,描写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的步行之旅,其中大多是夜行。在这两者之外,还有少数是环绕巴黎,通过外围来观察一个危机四伏、充满威胁的城市。

从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开始,地名就显示出其重要性。许多街道的名称、地址和电话早已消失了,旧日地名勾起了对那个藏匿逃亡年代的回忆。巴黎的“星形广场”今天已被命名为戴高乐广场,以凯旋门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十二条大道,呈星光放射状排列,分别属于巴黎第八、第十六和第十七区。但是这里说的“星星”还有另一个寓意,即二次大战期间表示犹太人身份的记号。德国占领时期,巴黎的犹太人被要求在衣服上佩戴黄色星,纳粹分子以此区别于其他人种,将他们隔离并流放。这部书中的巴黎,到处漂泊着被流放的幽魂,从事黑市买卖的投机者神出鬼没,其中也包括他父亲的影子。莫迪亚诺写道:“每一条街,每一个十字路口,都会让人想起自己的生活。我是巴黎的囚徒,它给我的童年和少年打下了烙印,巴黎已经成了我的内心。”

寻找被遗忘的痕迹,在许多小说中都表现得十分强烈,作者的调查如此细致,使他几乎成了地图绘制员。其中最典型的一部要数《废墟之花》,书中对塞纳河左岸的详尽描述引导人们熟知第五区和第六区。这一带是巴黎文人和艺术家活跃的区域,也是莫迪亚诺从郊区搬到巴黎后最先生活的地方,不仅坐落着古老的索邦学府、万神殿、卢森堡公园和植物园,还有贵族的圣日尔曼区和许多著名的咖啡馆。随着书中描写的路线,我们从圣吉妮维芙高地来到蒙日街,从盖吕萨克街的“未来旅馆”到于絮丽娜小电影院,紧挨着索邦大学的喧嚣却始终寂静的维克多库辛街、佩剑教士街……读着这些,仿佛看到作者手捧一幅发黄的旧地图,边走边看,随手在地图边缘写下的小说。

类似的寻找,在五年后发表的《走出遗忘》(Duplusloindel’oubli,另译《走出黑暗》)中也能看到。拉丁区和圣日尔曼区仍然是必经之地:卢森堡公园旁边的但丁咖啡馆,索邦大学附近的库雅咖啡馆,圣米歇尔大街的书店,还有通向河边的塞纳街。但是这一次莫迪亚诺却没有在这里停步,他带人们走得更远,穿过塞纳河的桥,来到右岸,直到热闹繁华的奥斯曼大街、华盛顿街和香榭丽舍大街。他这样形容游荡在巴黎的自己:“我是一只假装拥有家谱的狗。”

《星形广场》法文版

《走出遗忘》法文版

在另一些小说中,查询地址和调查地名成了故事的主要线索,主人公乐此不疲,像做问答考试卷一样,一个个问题和答案相互呼应,此起彼伏。罗旺达尔公园广场在哪里?在十五区。天文馆在哪里?十六区。佩尚街和阿尔博尼小广场呢?也是十六区。还有巴比伦街、博尔盖斯街、凯撒弗兰克街、萨克斯大道,等等,等等……列昂·福多耶街的那些楼房,真的都是同一年建筑的吗?茹尔丹大街四号,到底是什么人住过的?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跟寓所的历史有什么关系?《夜草》中反复提到的纳西丝·迪亚兹街,确曾有过一个米拉波诊所吗?这些答案或有或无、或真或假的问题,吸引了今天的许多读者下载谷歌地图,沿着莫迪亚诺的启示重游巴黎,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和消失的痕迹。

巴黎是一座迷宫

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巴黎住满了时间和空间的幽灵,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幻相互交叉,相互转换和渗透。这不仅是一座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令人晕头转向的地理迷宫,也是制造了一连串扑朔迷离的人物命运的谜语之宫。

在众多人物的神秘命运中,作者首先探寻的就是他自己。莫迪亚诺回忆道,当年在塞纳河右岸散步时,常常会一直走到第八区的克拉利吉公馆去跟父亲会合,或者去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的酒馆喝一杯。他的第二部小说《夜巡》,也是以他并未亲身经历过的“灰暗年代”为背景。

莫迪亚诺写到的“梦想咖啡馆”

多年以后,《朵拉·布鲁德》又一次继续这种尝试。这部小说在莫迪亚诺的创作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书中的巴黎也具有不同的气氛。小说以调查的形式展开,扫遍巴黎角落,探寻一名犹太少女的失踪。在揭示悬念的过程中,巴黎的历史被一点一滴地重拾,许多碎片拼成一些画面。书中列举了真实的地点,当年流放犹太人的集中地,例如十六区的巴萨诺集中营,十区的勒维丹集中营,而它们已经被许多人遗忘了。朵拉一家曾住在十八区克利尼昂古尔门附近,奥纳诺大街四十一号。这一带莫迪亚诺十分熟悉,因为童年时他常陪母亲一起去附近的跳蚤市场,还有奥纳诺街四十三号的电影院。围绕朵拉的踪迹,熟悉的地名再现,但却失去了往日色彩,代替它的是阴险和残酷,是痛苦和难堪:匹克布斯街的教会寄宿学校,曾发生过犹太人大搜捕的勒伊火车站,图莱特军营,格勒福尔街的犹太事务警察局……巴黎成了罪恶的场所。

其中一条街,杰斯富尔河岸十二号,在不止一部书中被提到,可以说凡是调查巴黎秘密的小说里都有,这里曾经是警察局的社会救援部所在地,实际上是协助逮捕犹太人的行动部门,据说莫迪亚诺的父亲也曾参与其中。在少女朵拉身上,浓缩了巴黎的一段历史,这部小说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该忘记。也许出于这个意义,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巴黎市政府为他举办了一场荣誉晚会,授予他巴黎市荣誉奖章,并宣布将十八区的那条街以他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即朵拉·布鲁德街。

跟那些获奖的作品比起来,《走出遗忘》是不太知名的小说,但不少评论家都认为这是一部杰作。这是一个中篇悬念小说,从圣米歇尔大街的一次邂逅开始,在但丁街的咖啡馆展开,地点和路线不但是罪恶的线索,而且跟罪恶合为一体,参与目睹了主人公和杰奎琳的私会、复杂情意,以及杰奎琳的最终消失。和他的许多小说一样,莫迪亚诺总是抛出一连串关于身世和地点的疑问。“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吗?对我来说,此时此刻,一切都包含在二十来个零散的名字和地址之内,而我是它们的唯一联系。为什么是这些而不是别的呢?我和这些名字地址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我正在梦境中,如人们都知道的那样当危险来临时会随时醒来。如果我愿意的话,就可以离开这张桌子,然后一切就都解脱了,都会在虚空中烟消云散。剩下的将只是一个白铁皮箱子和几张纸片,上面写着一些对任何人都毫无意义的名字和地址。”

《青春咖啡馆》

金龙格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在《蜜月》中,巴黎仍然是主要背景,但却以另一种面目出现。这里活跃的是声色场所和市井俗趣,从皮加尔红灯区到克里希广场,从蒙马特的酒馆到红磨坊舞厅,今天在有些人眼中已经成了低级和猥亵的代名词,但当时却是艺术家和文学家们聚会和结伴出游的地方:小酒吧、饭店、咖啡馆、夜总会,既是寻欢作乐的天堂,也处处留下了文学艺术和名人的痕迹。莫迪亚诺的母亲,当时就在这一带街头剧场当女演员,星期日的傍晚,他经常一个人徒步从贵族和学府气浓厚的左岸穿过塞纳河,来到皮加尔闹市看母亲演出:“我钻进那所维隆公寓(十八区)的房子,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我走的是红磨坊后边那座已经许久无人使用的楼梯。”

透过空间的时间追忆

漫步巴黎这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总是引发对往事的回忆。例如《夜半撞车》开头就写道:“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出来……”短短几行,典型地呈现出莫迪亚诺式的叙事特点:夜间发生的故事,人物陷入往事,巴黎作为场景,既具体又模糊。说它具体,是由于地名和方位的详细交代,而它的模糊则来自有意的描写手段。主人公在缺乏魅力的街道中游荡,不断地在电话簿和地址簿上查找,却总是捕捉不到想要的信息;从事一些不光彩活动的父亲,行止暧昧,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影子……

从一部小说到另一部,巴黎的一条条街道、一个个广场和一座座咖啡馆在回忆中出现。每个地点都映现着过去与现在,空间和时间交织在一起。

“走出遗忘”的愿望,不但直接作为一部小说的题目大声喊出,也隐含在所有的小说中。然而,这样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这个结果,似乎恰如莫迪亚诺的创作生涯的象征。他迄今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二〇一四年问世的《为了你不在街区迷失》,一如既往地以遗忘为主题,也一如既往地漫步巴黎,但是,记忆究竟能够找回来吗?“他们兜了个圈子,走到那个她带几分嘲笑口气称作‘居所’的地方。随着两个人的漫步,他觉得被一种温柔的失忆感包围了。”巴黎,说到底是失忆的漂流,是心理和地理的漂流。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由许许多多角落和细节构成,但却从不提供完整的信息,永远无法拼出一幅全面的清晰的谜底。

直接在题目中宣告寻找记忆的,还有《消失了的街区》。在一个夏日的星期天,已成为英国侦探小说家的安布罗斯·吉斯来到巴黎,寻找从前作为法国人的痕迹,揭秘自己的身世。他见到的巴黎,是一座黄昏中的幽灵城市:除了零落的雕像,空无一人。遭到轰炸后,人们都被疏散了。地点不仅是陌生的,而且是怪异的:库塞尔街的密室,对面的宝塔,阿尔马广场有着空旷前厅的楼房……他开着一辆白色的车,驶过被遗弃的街区,所经之处被惊醒的只是一些已作古的鬼魂。

《暗店街》的故事发生在第八区的一所公寓。来到这里之前,首先要沿着具体路线,穿过许多道路、街巷、广场、桥梁、河岸……书中列数的地方,仅是提到确切名字和门牌号码的就有近三十个。行走过程中也有停歇的时刻,停歇的地点也并非随意选择的,而是具有代表意义,其中最典型的有两种:咖啡馆和旅店。

《暗店街》

王文融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版

咖啡馆是巴黎的标志性画面之一。莫迪亚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光顾咖啡馆,但最初并不是自己去的。“那时候我的父母经常不在家,照管我的是一个学美术的女孩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她常带我去一些十分古怪的咖啡馆。”在他的小说中,咖啡馆既是约会、等待和邂逅的地点,也是休息和观望的港湾,而且是欢聚、交谈甚至设计阴谋的场所。《一度青春》中写到“梦想”咖啡馆,今天已经成了十八区最有名的去处。“他们坐在梦想咖啡馆的长条凳上,那家咖啡馆坐落在考兰古尔街,路易喜欢这里完全是因为它的名字。”

莫迪亚诺小说中最有名的咖啡馆,也许要数《青春咖啡馆》中的孔岱咖啡馆了。书中将它定位于第六区的奥德翁附近。一群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的年轻人时常光顾,谈文说艺,其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神秘女子。在咖啡馆里,最寻常的举动也显示出神秘:“在咖啡馆的两个入口中,她总是走最狭窄的那个,即人们叫作影子门的那个。她总是选择小厅深处的那同一张桌子。”热衷于寻根问底和地图般精确的莫迪亚诺,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咖啡馆,孔岱咖啡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却由于这本小说闻名。虽然地点是虚构的,其中场景却来自真实的经验。咖啡馆内的装饰我们并不陌生,角落里坐着一个人物,悄悄观察每一个顾客,默默地在小本子上记下他们的名字和地址。在这个人物身上,显然有莫迪亚诺自己的影子。

有人说,莫迪亚诺的许多小说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故事和人物有不同,但主题和气氛确有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以巴黎为背景的小说,都试图将失去的记忆捡拾和贯穿在一起,空间的徘徊,是为了捕捉过去的时光。

当然,时光是无法留住的。年华流逝,历史变换,小说人物也像那些旧地名和旧地址一样成了往事。但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是永恒的。

本文选自《书城》年6月号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欢迎购买《书城》杂志

往期选读

卜键

陈丹燕

陈建华

陈平原

陈思和

陈子善

戴燕

董桥

樊树志

范昀

葛兆光

郭娟

郭婷

黄进兴

黄昱宁

黄运特

黄子平

江晓原

姜建强

姜华

李怀宇

李辉

李炜

李庆西

陆建德

刘剑梅

林晓筱

马慧元

马湘一

毛佩琦

毛奕云

孙郁

唐晓峰

王道

王得后

王德峰

王启元

文敏

吴中杰

夏晓红

夏志清

许志强

杨炼

杨志

尹珊珊

俞晓群

郁喆隽

张隆溪

张宪光

张信刚

赵穗康

郑培凯

钟桂松

点击文末左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年6月号

《书城》Kindle电子刊

每月5号上线

长按图片,识别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1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