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敏,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族裔文学、当代美国戏剧研究。银家钰,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内容摘要:音乐剧《汉密尔顿》荣获年美国普利策戏剧奖。该剧以美国建国之父汉密尔顿为蓝本,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与话语的解构,有力地抨击了当下美国社会在文明的表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种族、性别与移民歧视等问题,借此重塑了建国之父、三位女性、外来移民形象,也重塑了公众的历史观。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来看,《汉密尔顿》借助于颠覆性戏剧内容和现代黑人流行嘻哈说唱艺术,成功地创造了新的历史文本,为未来历史研究提供了新媒介。

关键词:《汉密尔顿》;新历史主义;评判与重塑

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从年1月在外百老汇上演的那一刻起就好评如潮,半年后便搬上了百老汇舞台,于年收获了普利策戏剧奖,并于同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11项大奖。随着音乐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学者们围绕艺术作品中的历史改编与真实历史的关系展开了激烈讨论,大家对该剧是否反映了真实的美国建国史持有不同看法。剧作者林-曼努尔·米兰达(Lin-ManuelMiranda)认为自己的改编“并未偏离历史记录”,但有人指出《汉密尔顿》是对美国早期历史的一种扭曲(Owen,“CanGreatArt”),认为报纸上大肆赞扬的剧评者并非历史专家,无资格发表关于该剧是否忠于史实的论断(Isenberg,“Make’emLaugh”);更有学者公开表示这种“娱乐不应被称作历史”()。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来看,这些观点均有其合理的一面。

一、文本的历史性:历史上的人与事

美国文学批评家蒙特罗斯(LouisMontrose)对“文本的历史性”这一概念曾作出如下解释:“我用‘文本的历史性’指所有的书写形式——包括批评家所研究的文本和我们处身其中研究其他文本的文本——的历史具体性和社会物质性内容;因此我也指所有阅读形式的历史、社会和物质内容”(张进27)。具体来说,“文本的历史性”拥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文本无论大小都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的产物,因而阐释者应挖掘“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和文学文本中的社会存在”(Greenblatt,Renais-sanceSelf-fashioning6),才能认识到文本背后涉及的社会历史规约;另一方面,对于文本的任何解读都是非客观的,带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文本随时间发展不断动态变化,文本的不断重塑具有必然性。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历史本来不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那些所谓的“历史真相”不过是阐释者的历史观念所塑造的,是“意识形态对尘封的僵死的史料进行选择、编织、阐释和重塑的结果”(陆贵山)。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推移,对汉密尔顿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阐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变化,歌颂与批判、认同与质疑并存。因此,历史阐释的时代差异,导致了文本背后社会规约的变化,决定了《汉密尔顿》与所谓历史真实的偏差。

1.1  历史上的人物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之所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国父之一,一方面,是因为他在美国宪法制定、金融体系建设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他激进的政治主张、语出惊人的讲话风格也使他树敌颇多的原因。科南特(CharlesArthurConant)在其著作《美国国父列传: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开篇就对他为美国建设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提出“如果没有汉密尔顿的卓越贡献,联邦能否得以按照宪法条文建立并逐步巩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各州拥有主权的松散邦联,还是一个问题”(Conant3)。尽管在年当选纽约州议会议员后,他在年费城制宪会议上的发言为促成新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但这次发言也成为后期反对者指责他的重要依据。因为他在发言中表示,共和制并不适用于美国这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并声称“英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除英国的政体外,没有什么更适合美国的政体了(樊书华38)。他在发言中暴露出他的性格缺陷,用缺乏对他人观点的考虑,而这一点对政治家和政党领袖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汉密尔顿的精英主义与军国主义倾向也令他深陷历史学家的讨伐泥淖。有学者提出汉密尔顿不但反复寻求商界精英与军队的庇护,总是在政治参与中“尽可能远离投票箱”(Owen,“HistoriansandHamilton”),而且分别在年和年采取极尽暴虐的军事手段向政治对手发起了强有力的一击。①

除亚历山大本人外,他的妻子伊莱扎(ElizabethSchuylerHamilton)与她背后的斯凯勒家族也是汉密尔顿政治生涯的重要支撑。年2月,当伊莱扎带着父亲斯凯勒将军的亲笔信,来到当时部队司令部的驻点莫里斯顿投靠华盛顿时,25岁的汉密尔顿便对她一见倾心,立即展开疯狂追求。最终,凭借自己才华与善良赢得了芳心,同年11月,二人顺利于奥尔巴尼完婚。与伊莱扎的婚姻令汉密尔顿成功“进入了纽约州的盎格鲁—荷兰贵族圈子”,“成为哈德河畔最有势力家族的一员”(彻诺),为他政治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凯勒家族中对汉密尔顿影响颇深的成员还有他的岳父菲利普?斯凯勒(PhilipSchuyler)以及妻姐的丈夫约翰·巴克·丘奇(JohnBarkerChurch)。斯凯勒将军同汉密尔顿一样是一个等级观念非常强的人,二人在军事、政治、商业等方面均持类似的观点,正因如此,斯凯勒将军也曾多次在汉密尔顿的政治生涯中给予支持。汉密尔顿的姐夫丘奇并非什么正人君子,但在商业方面的独具慧眼令他在独立革命期间积累了巨额财富,在金融方面为汉密尔顿助力不少,为促成纽约第一家银行的成立做出了贡献,汉密尔顿称其为“一个天生的生意人”()。

1.2  废奴和女权问题

汉密尔顿对废奴问题的态度也曾引起众多美国学者的讨论。在汉密尔顿遗留的书信中,就存在着大量反对奴隶制的字眼。他曾在年写道:“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本源:他们保有一个共同的本性因而也享有一个共同的权力”,因此决不允许“一个人行使任何权力以凌驾于他的同类之上,……除非他们自愿赋予其这种权力”,他警告称“议会的绝对权力”对于美国民众来说就意味着“绝对的奴隶制”(Horton19)。而在20世纪初,有学者对汉密尔顿坚决反对奴隶制的态度提出质疑,并提供了其进行黑奴交易的证据:“在他的书中发现了表明他曾为自己以及他人购买黑奴的条目明细”(Hamilton)。之后在年出版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新国家的成长》(AlexanderHamiltonandtheGrowthoftheNewNation)一书中,作者约翰·米勒(JohnC.Miller)以汉密尔顿在独立战争期间的主张再次阐明了汉密尔顿铲除奴隶制的决心。米勒指出汉密尔顿坚信奴隶制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并在一些白人指挥官均怀疑黑人士兵的能力时,他反驳道“他们拥有与我们同样优秀的天赋”(Miller41-42)。来到年,历史学家詹姆斯·奥利弗·霍顿在名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革命一代的奴隶制与种族”的文章中又一次为汉密尔顿正名。他从汉密尔顿儿时在西印度群岛上对奴隶制的了解谈起,指出“尽管青年汉密尔顿未曾直接说明西印度群岛的奴隶制对他造成的影响,但成年后的他显然对(蓄奴)这一惯例产生了厌恶之感”,并主张“尽管汉密尔顿未能亲眼目睹,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纽约奴隶制的废除确是他的功劳”(Horton19)。同年,罗恩·彻诺在其所著的《汉密尔顿传》(AlexanderHamilton)中毫不避讳地点明汉密尔顿的岳父菲利普·斯凯勒不仅家中拥有多达27名奴隶照料住宅和农庄,也为汉密尔顿一家准备了两名黑人奴隶以供差遣,而汉密尔顿并未拒绝。彻诺一方面认为“汉密尔顿与斯凯勒家族的结缘可能让他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微妙”(彻诺),另一方面也竭尽全力地为其辩护,声称汉密尔顿向岳父支付的购买黑奴的费用很可能是为丘奇夫妇所代劳。

除围绕汉密尔顿是否支持废奴的问题争论不休外,剧中展示的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女权问题也是历史学者们







































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
治癜风自愈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jp/1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