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看世界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背后的故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有一座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碑,迎接着每日像流水般朝它走来的人们,它便是越战纪念碑(VietnamVeteransMemorial),又称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该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期间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按照每个人战死的时间顺序刻写着美军名年至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越南战争(简称越战)一方是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另一方是南越(越南共和国)和美国的一场战争,也是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损失最大、时间最长(年—年)的战争。尼克松总统当政期间,迫于国内的严重经济压力和国民的强烈反战浪潮,美其名曰“光荣撤退”,实为仓惶逃离。北越和越共最终打垮了南越,完成了祖国的南北统一。南越除美国外,还受到韩国等的介入与帮助,而北越得到了中国与苏联的援助与支持。在越战漫长的12年里,美国在越南投下的炸弹远远超过二战所有战场的总和,不但耗资数千亿美元,还造成美军5.6万人丧生、30余万人受伤以及数百万越南平民的死亡。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沉重的苦难,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却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地促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在那些越战老兵的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旨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们提出,这座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尽管这座纪念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最后一共收到个应征方案,方案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年5月1日,耶鲁大学21岁华裔学生林璎的设计成为首选。(林璎的设计图稿)纪念碑的材质是黑色大理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象征纯洁、高尚的白色大理石。林璎解释说:“纪念碑坐北朝南,太阳正好明晃晃地照着,白色大理石在阳光下会产生刺目的反光,那样会使人们难以看清纪念碑的名字。”纪念碑向地下延伸,黑大理石碑刻上阵亡人员名字,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黑色磨光花岗岩饰面光洁如镜,明可鉴人,碑体上的名字采取士兵战死的时间顺序,隐喻那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战争进程;而V型造型,则是象征那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平滑入镜,闪烁生辉的巨型墙面和陷进墙面里密密麻麻的名字,在视觉效果上也给人以无可抗拒的感染力,促使每个参观者的心底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奇异的心理体验。左边右边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年11月13日,纪念碑落成向公众开放,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华盛顿特区游览者最喜欢的去处之一,也已是普通美国人展现现有的以及永久存在的悲痛和哀思的地方。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在这堵黑墙前面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这些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越南战争时期的著名记者阿诺德·伊萨克在其年发表的《越战的阴影》一书中这么说到:“没有人在华盛顿特区其他的纪念馆那儿写下留言或摆下供品。”尤其是那数万死者的亲属,尽管他们明知墙下并没有亲人的尸骨,但他们仍然把黑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他们用各种方式哭祭自己的亲人,其中最感人的是每天遗留在墙下大量的信件,这些都被人精心收集。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了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还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越战纪念碑后来成为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名单中女性设计师排名最前的作品,并且也是AIA7年“25年大奖”的获奖者,该奖项用于表彰在25~35年前设计建造的杰出建筑物。7年建筑评委会的主席RichardLogan说:“25年之后,你站在纪念碑前仍会回想起那些名字。你可以看到人们抚摸纪念碑,并为它而感动。” 林璎自述:“一开始我就问自己,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纳了这种痛苦,接纳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假如你不能接纳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纳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哪些伤口。”接纳是相对于回避的另外一种选择,接纳意味着某个人乐意“全身心且没有防御”地体验他所体验着的事物,是对过去经历和此时此刻经验的一种积极而非评判性的容纳,是以一种主动的、开放的、灵活的和不带任何判断的态度自觉自愿地接触当下的体验。编辑:微积分 关于我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课题组以“心理灵活性”为研究核心,旨在推动接纳承诺疗法(ACT)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祝卓宏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委员,ACBS中国分会理事长,国际EAP中国分会理事。uo小礼物祝说心语刚刚结束一个丧父者的咨询案例,内心充满信任的暖意和爱的涟漪。每次咨询丧亲创伤案例后都深深感到人性的光辉,无限痛苦的另一面总是写着海一样深沉的爱意,总是在内心深处感谢这些来访者,将人生最珍贵的经历与最深刻的情感与我分享。咨询的最重要作用是帮助来访者看到逃避的无效,看到痛苦另一面的爱意,接纳痛苦,然后把爱的力量转化为促进个人成长的力量,找到价值方向后选择承诺行动的变化。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12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总统纪念碑里唯一的中国人,被骂汉奸
- 下一篇文章: 12月22日11天,时代广场10秒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