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许多年没回厦门了。

厦门小吃我儿时很不喜欢,但爹妈喜欢,没办法,家庭饮食在这点上很矛盾。一直到高中,松了口,七七八八小吃才吃出三分门道,没尝精。上大学,去上海念书,只有放假回家能重温。后来去美国念书,机会就更少了。

这几日天冷,贴完秋膘贴冬膘,非常想念故乡的食物,只好以笔代筷,写点自己爱吃的。我算是个挺「广吃」的人,不局限一家,只要好吃都念着。但因厦门小吃是我从小一路拒绝过来,后来喜欢上,这其中感情又不一般。

春卷/薄饼

去上海念书时,不能接受春卷是炸的。

小时候对厦门小吃不喜欢,春卷是例外,在我写过的「宇宙终极美食谱」里,春卷排第一。这么说不准确,只因老厦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春卷,用料不同,口感有差。

我是说,我妈的春卷排第一。

春卷在厦门叫「薄饼」,是大菜,极费工。要做必须起大早,菜场溜一圈,食材驼回一大车。先是备馅。春卷馅家家不同,传承下去,非常讲究。比如我娘的春卷配法从阿祖(妈妈的外婆)那学来,古早味,做法几代改良,到她这发扬光大。

普通版(市面上能吃到)是将高丽菜(包菜),胡萝卜,五花肉,荷兰豆,冬笋切细丁。进阶版加煎豆干,虾仁,海蛎。海蛎这味极关键,早起去菜场,指名要现剖,等海蛎小贩剖好装袋,这和事先装在玻璃罐里的味道确实有差。五花肉不能糜,得手工切成短细条,才有嚼劲。除上述之外,我家春卷还多加几样,加什么,小学那会我签过保密协议,不能讲。

统共八、九样菜切细丁,丁要够细,这就十分考验刀功耐心。再是八、九样菜分锅炒香,中间还有其它过程,不尽述。总之是殊途同归,最后合一锅,沥油焖香。

薄饼皮是个手艺活,第八菜市场里有个小摊卖了几十年,踅的皮子薄而微透,韧劲足,略粘牙,不易破。

馅上桌,包法也讲究。老厦门传统是面皮上洒一层炒香的浒苔(一种生长于海礁石上的海苔),浒苔上放馅,馅上再洒捣碎的花生酥(贡糖),芫荽,抹辣酱,一口下去,文着说,“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武来讲,妈妈咪呀特喵好吃炸天!

我父亲说,我阿祖的馅做得极细工。那年我父亲头一回上门,阿祖做薄饼,他连吃二十三卷,阿祖笑眯眯。到我男票上门,吃了十八卷,我妈也满意。老厦门有说法,「薄饼」是女婿菜,登门能吃上,代表初步通关。

我过去千百次请我娘出山开店做薄饼,她嫌费工又耗料。大概厦门家家户户会做薄饼的都这想法,因此外头吃好薄饼基本是无望。

沙茶面

sa-te-mī

沙茶面被捧多了,成了厦门小吃里最出名一道。不过很奇怪,你往一桥之隔的集美去,那就不大吃。漳、泉(州)离得近,也不吃,算起来,只有厦门本地人。

「沙茶」原作「沙嗲」,追溯下来,同南洋有关。有说从印尼传来,有说是马来,那时「侨文化」兴盛,沙茶是个舶来品。

好不好吃重点是汤头。熬久了,金红醇厚,带光泽,香辣鲜甜,入口浓郁,民间一直有「几十年不洗锅」的传言。

面是闽南「油面」,放入笊篱,下锅烫熟,捞入碗,根据口味加料。加料看个人,玻璃柜后一碟碟摆着,要什么,勾一勺。我自己必点炸豆腐。腰花,大肠,虾仁,肉燕,鸭胗,这几样也喜欢,翻牌看心情。

厦门出名的沙茶面店有几家,乌糖,四里,吴再添,月华,大中。一户人家里,谁爱吃哪家,祖孙三代都不同。我奶奶爱月华,爹娘喜欢吴再添,我大学常带朋友吃乌糖,料足,但偏贵。口味来讲,最爱是「四里」。市井小吃就得有市井模样,面装纸盒,吃完走人。有一回见沙茶面装瓷碗,上台面,反而觉得不适应。

我在华盛顿实习那会,我娘来看我,给我做了碗改良版沙茶面,吃得我内流满面。后来她手把手教我,又给我捎来「吴再添」沙茶酱,总算现在我偶尔想搞个深夜食堂,也能捞碗沙茶吃。

炸五香

ngóo-hiang

炸五香我不太爱,确切来说,炸物我一般。我娘贼喜欢,做起来麻溜拿手。

将五花肉,荸荠,葱,剁细丁,混以五香调味,用豆皮裹成条状,下锅炸至金黄,剪成段,趁热食,外酥内香,蘸料可配甜辣酱。

台湾小吃里也有类似做法,比如鸡卷或虾卷。

闽南小吃里煎炸物有不少,海蛎煎,海蛎炸(跟海蛎煎不一样),韭菜盒,炸肉羹,马蹄酥,眉毛酥,煸豆干......家常菜里,市场买来的海鲜一般两做,肉多的酱油水,品鲜;肉少的煎一煎,尝香。煎酥了,鱼骨渣渣和着吃。螃蟹也煎,这个最有名,早已发展成煎蟹一条街。

扁食+拌面

pián-si?t

轮到我爹自个解决午饭,最钟意的是一碗扁食,外加拌面一碗。

都是皮包馅,最早统称馄饨。江浙沪包邮地有分大馄饨和小馄饨,大馄饨是肉加菜,比如荠菜大馄饨,小馄饨可以纯鲜肉。四川叫抄手,淋红油。香港叫云吞。

闽南「扁食」肉馅多用槌敲打而成,皮薄,非常薄,通体滑溜,筷子夹不上,得用勺。皮肉紧贴,像脑回路。扁食汤是大骨熬制,加葱花,紫菜,虾皮。吃扁食会发出「滋溜」声,或者「咻」一下。扁食皮多拖出一截,水母似的,吃起来像云,没多少皮感。

厦门被炒得极热的扁食店有两家,一家「劳松」,一家「赖厝埕」,说是最地道最古早。其实厦门人吃扁食大多就近,街拐角,住家楼下,顺便一碗,极少费大老远专跑一趟。打着「古早」名号,多是游客们尝鲜~

「扁食」作汤,主食拌面。拌有三酱,花生酱,芝麻酱,甜辣酱,非常香。想要香上加香,关键得撒「葱头油」。「葱头油」是红葱头炸油至酥,我过去一闻这味就反胃,我娘一闻这味如痴如醉(类似猫薄荷)。她说小时候家里没吃的,阿祖给她炸碗葱头油,就饭香,也是童年味道。我现在估计是味觉开化了,也喜欢上。若做沙茶面,肯定提前炸一碗。

以上扁食+拌面图片by「厦门好料」

土笋冻+白灼章鱼

th?o-sún-tàng

斗西路那家西门土笋冻,我和朋友吃了好多年,眼瞅着价格蹭蹭蹭往上涨。

「土笋」即「星虫」,是种海里的环节软体动物,类似海蚯蚓。

有两种传说:「郑成功版」讲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攻打台湾,缺粮草,让士兵到海边挖土笋熬汤,民族英雄非常忙,作息不规律。一次吃到土笋汤,已凝结成冻,觉得好吃,流传下来。至于「戚继光版」是说,民族英雄戚继光扫倭寇,缺粮草,让士兵抓鱼抓蟹,不小心抓到土笋君,煮汤喝,只是喝的时候发现土笋已凝成冻,觉得好吃,流传下来。

不管哪种,都跟英雄相关。

吃土笋冻的也英雄,星虫在冻里,一条条,躺尸似地又白又肥,不上镜,味道淡。浇上厦门辣酱,黄芥末,花生酱,蒜泥,醋,铺上白萝卜丝与芫荽,红黄绿白,像涂彩,改装到连土笋妈妈都不认识,一口下去,五味俱全,细一品,冻胶清甜可口,入口即化。偏偏星虫有嚼头,一Q一弹,极俱风味(这段描写是不是画风不太对)。

闽南地区以安海土笋冻最出名,碗大个,蘸酱简单,酱油加醋加蒜蓉,原汁原味。厦门土笋冻个小,酒盏状,样子更「古追」(闽南语里讨喜的意思)。

不要怕,一口下去,真的很好吃!

土笋冻侧切面

以前去西门点土笋冻喜欢多加一份白灼章鱼。

白灼章鱼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其中一道工序是磨章鱼,手工揉搓,去除章鱼身上黏液,才能入口鲜脆。火候极重要,少一分生,多一分老,刚刚好捞上来,放速冻冷藏。章鱼蘸料与土笋冻类似,淋得花花绿绿,入口八分是原味,这点很特别。

芋包

?-pau

芋包的芋皮须用「槟榔芋」,槟榔芋削皮捣成泥,淀粉精盐一撒,做成芋蓉。内馅以五花肉,豆干,香菇,荸荠,冬笋剁细丁,加五香等佐料调味,上笼蒸,出笼倒扣。可淋甜辣酱,沙茶酱,撒芫荽和葱头油。

好吃的芋包,芋皮有颗粒感。吃得趁热,芋皮软糯,轻切开,内陷流出,随余热散出五香味,五香就着芋泥香,各中滋味,实难尽述。

芋包图片by「厦门好料」

油葱粿

i?-tshang-ké

我爸妈对油葱粿的感情很深,说是过去吃的少,老一辈给零花钱,就能揣着上街打一牙缸油葱粿,正面讲,反面讲,忆苦思甜。

「粿」在潮汕地区也流行,米粉面粉的加工品都叫「粿」。「萝卜糕」叫「菜头粿」,年糕叫「甜粿」。闽南地区「粿」也类似。「油葱粿」的粿是一种米浆加工品。将肉糜,荸荠丁,葱,香菇,碾碎的扁鱼末,半个蛋,与米粿一起上锅炊(就是蒸),熟了切开,浇甜辣酱,撒葱头油,芫荽,和蒜泥。

这玩意儿我过去真的睁眼闭眼都没吃出味,非常不喜欢。出国后,能吃到最接近故乡味的是台湾小吃,里面有种「碗仔糕」,和油葱粿是孪生。认真吃下来,觉得还不错。后来有一年回厦门再吃油葱粿,米粿清甜,配料浓郁,蘸酱吃特别好。

说起「粿」还有个题外话,我去上海后才知道那种白白一片一片能炒的叫「年糕」。然而「年糕」在我们那是逢年过节吃的甜甜的。所以大家叫年糕的,闽南地区称「白粿」。

面线糊

mǐ-suā-g?o

我自己很喜欢面线糊,卖相市井,清淡暖胃。

闽南人喜海鲜,海鲜后主食有两种,要么炒米粉,要么面线糊。面线糊适合早晨吃,配油条或醋肉,十分爽口,十分闽南。

「面线」很特别,指一种极细的面,怎么细?如发丝,细可穿针。汤底是骨汤熬制,标配是猪血,有海蛎最好,大肠小肠很亲民。将配料与汤面熬至糊状,重点是糊而不乱,理得轻。

面线在闽南做法广泛,鸭肉面线,炒面线,猪脚面线......台湾的面线我不太喜欢,一来硬,二来汤糊里地瓜粉偏多,口感也不如。

闽南地区以泉州面线糊最出名。

家里煮面线,滚水里煠(sah)熟,捞起来,将熬好的鸡(鸭)汤浇上去,撒葱花,简单清爽。我小时候生病,没胃口,不爱喝粥,总缠着我妈给我做面线。

除了面线,厦门还有一种叫「豆签」的神物,看起来像面,实则是用比黄豆略小的米豆制成,实打实豆制品。我小时候常吃,非常喜欢,长大后少了。有一年在洛杉矶的华人超市看见,买了两包煮,仿佛过去的时光又回来,眼一热,鼻一酸。

茯苓糕

ho?k-l?ng-ko

儿时的厦门小吃基本都在,唯独茯苓糕很难找。这东西不上堂,落脚店也没,从来是小贩挑担子卖,满大街喊,「茯苓糕哦,卖茯苓糕哦!」想要的,走过去,说要切多大,切好了放在薄塑料袋里包着吃。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吃茯苓糕,尤其最外连皮那块,因为略粘牙。那时家中老人抱怨,茯苓糕偷工减料,茯苓放少了,不够冰。到我这一代,想吃快茯苓糕都很难,得往偏远找。

放在这,是想看有没有人记得,一起叙叙旧。

终于写完了,哎......

好饿

没看够?还有这些:

丝巾只能春夏戴?谁说的,还是秋冬大法好

挑一件旗袍,和它双宿双栖,月圆花好

.................

简猫又去捡猫了

回来给你一个独一无二的







































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