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性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329660.html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交流的郭凯旋同学为大家介绍海外高校交流经验,感兴趣的同学快来看看吧!

人物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级本科生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级研究生

现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交流

法学院外景

学习篇

从总体来说,由于我打算参加明年七月份的NYBar考试,根据Barexam对LLM考生修读学分的要求,以及对一些必须修读课程的要求,我需要选择一些与考试相关的课程,这样也增加了日常课程学习的任务量和难度。我主要把这三个月来的学习体验分成课前学习以及课堂学习两方面进行讲述。

法学院内景

课前学习

美国法学院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课前准备时间至少是上课时间的两倍,也就是说一节持续一小时左右的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花费两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根据我平常与美国本土的法学院学生交流所得到的反馈来看,即便是美国本土的法学生,也会觉得完成每天所需要的阅读材料还是很有压力的。虽然读写部分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强项,但是法学院对于读写的要求与日常同学们参加的语言考试的读写要求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在阅读方面,以我这学期选修的1L(即JD学生的一年级课程)系列课程中的property为例,老师所要求的课前阅读材料除两到三个案例之外,还会添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材料,如一些学者的论文或者相关的新闻报道,同时会附加一系列的思考问题,并在课堂上随机抽点同学提问,以提高课堂互动的活跃度。比起大家平常参加的托福考试或雅思考试对于读写的要求,法学院对于学生的读写要求更加贴近于律师的司法实务,而非注重于阅读后的题目解答。比如老师们并不鼓励学生使用华丽的词藻和复杂的语法进行法律文书写作,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案例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容,还要能够整理出一份案例简析(casebrief),以便能够在课堂上使用。

图书馆阅读室

在完成每一节课要求的阅读材料的同时,我也要注重课前学习的时间分配。由于我几乎每天都会有一门以上的课程,所以我需要在周末对每天的预习工作进行提前安排,以防出现去上课时课前材料还没有读完的情况。因为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围绕课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进行展开的,如果对要求的阅读材料内容了解不够,甚至没有进行阅读,那么上课的过程会非常艰难,为了不浪费课堂上的一小时,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成本去完成课前内容的。

总体来说,课前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课堂学习同样重要的,往往需要我们把上课涉及到的几乎所有内容进行或深或浅的了解,这是与我国内本科的上课经历完全不同的。由于本科期间每学期较大的课程量以及授课方式的不同,法大的老师们在课前一般不会布置与课堂内容量相当的预习任务,老师在课堂上更多采用的也是“单方面知识输出”(lecture)的方式,而非美国大多数法学院所采取的“师生双向互动”(conversation)的方式,课前预习的份量在本科阶段的法学学习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这也是习惯于国内法学教育的我们来到美国求学的过程中所需要适应的问题。

课堂学习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大多数美国法学院的老师更偏向于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还是以我本学期选修的propertylaw和InformationPrivacyLaw为例,老师会在课堂上随机进行抽点(coldcall)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或对案例的相关内容进行陈述,在老师需要继续推进课堂进度时,他们也更加偏向于选择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式将课堂引入下一个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说,由于对这次出国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并不充足(尤其是在语言学习上),我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到内容的汲取度相对于国内的课堂较低一些。再加上我的property课程是与美国本土的JD学生一起上的,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都是英语母语者(nativespeaker),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的语速都会很快,有时我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反应和理解老师和同学们所表达的意思。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虽然大多数同学(包括我本人)对于老师的随机抽点十分恐惧,但一学期结束之后,我认为我的口语表达与听力理解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老师也并不是十分在意你是否直接回答出她想要的答案,如果你对问题没有头绪或在课前阅读时忽略了个别细节,老师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没有完成阅读材料或是根本没有准备是不可以的),并且会主动引导你的思路继续往下回答。这也使得我不再因为语言问题感到胆怯,也更加积极地与同桌的美国学生进行讨论,也会在课后向老师咨询课上没有理解的问题。

与课程老师合影

总体来说,我认为只要能够充分完成课前的阅读任务,还是很大概率会从课堂上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也算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个过程。每次上完课后合上自己的笔记本时,也会觉得自己课前的付出是值得的。课堂学习本身是与课前的准备工作相辅相成的,也不能因为课前对材料理解的很充分就放弃课堂上的学习,因为在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会非常多,课堂也为我提供了聆听其他同学想法与老师想法的机会,使得我在课前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进行更全面的学习。

生活篇

圣路易斯地标建筑大拱门

总体来说,来美国读大学的日常生活较之于国内的大学生活还是存在很多根本性的不同的。首先,从日常的吃穿用度来说,虽然我目前就读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区内包含许多食堂,但是我个人平常很少在食堂就餐,一来食堂的菜品相对单一一些。由于刚来学校三个月左右,加之校园的占地面积很大,导致我很多地方还没来得及去“开发探索”,所知道的食堂也仅限于法学院楼附近的两个食堂,这两个食堂的菜品都相对单一,主要包括美国人常吃的高热量食物,由于我更习惯中餐饮食,所以更多时候选择中午晚上回家吃饭。第二,与国内食堂还算中肯的价格相比,这里食堂菜品的价格实际上与外面餐厅类似菜品的价格无异,甚至还要贵一些,加之如果赶上一天满课的话时间会赶不及,我也会选择在法学院楼内的自助沙拉机点一份沙拉。另一方面,如果选择自己在家做饭的话,就免不了选择和采购食材。我们学校附近有不少可供选择的超市,也包括亚洲超市和华人超市,同时不同超市的产品也会对应不同的消费水平。来到美国三个月后,我颠勺下厨的功夫确实也提高了不少,平常在家几乎从来不去买菜做饭的我,迫于生计压力也只能慢慢锻炼自己如何适应柴米油盐的日子,虽然对生活各方面的自主选择更多,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付出了不少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由于来到美国后赶上了物价上涨,所以日常去超市采购的开销成为我生活开销的主要部分。出国之前听说这边的肉价比较便宜,但实际上牛肉和猪肉的价格是与国内相当的,不过更多是以美国人所习惯的肉排的方式进行售卖。但是这边蔬菜的价格确实比国内更贵一些,所以总体来说,在吃上面的花销要比国内吃食堂的花销高出不少。

校外景色

在住的方面,我和我的同学两个人租住在一个平米左右的公寓里,每个月的租金大概美元,较大的居住面积可以为我们同学之间的聚会提供便利。房子本身属于校产,户型宽敞明亮的同时,物业保障也非常完备,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是随时可以打电话通知物业人员过来帮忙修理的,物业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工作效率较低,往往国内的师傅一天可以完成的任务,这边的工作人员通常要三五天甚至一周,所以这边的当地人很多时候会选择自己修理这些问题。我们大多数同学所住的校产地理位置都比较理想,无论离学校还是超市距离都比较近,我们平常一般会选择步行去学校上课或去超市采购,我们也有的同学买了自行车,这样出行会更加便捷。到周末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会选择出去下个馆子,改善下伙食,这边餐馆种类很多,也有不少中餐馆,价格较于国内下馆子的开销更大一些,但是比起能够体验不同的饮食文化,这些花销还是值得的。

家中内饰

在出行方面,美国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即便是住在城市,没有汽车的话也会导致出行上的不便。我所在的圣路易斯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没有四通八达的地铁,也没有几分钟一班的公交,地铁只有两条线路,来这里三个月我只乘坐过一次,公交更是迟迟等不到一辆,再考虑到夜间出行的安全因素,我平常很少搭乘公共交通出行。由于我来这边之后没有买车(美国的二手车市场很发达,大学生一般都会通过二手车行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1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