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邵勃领导力内
中美博弈、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疫情蔓延……中国企业渐起蓬头,奔驶在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快车道之时,被一股突如其来的“逆全球化”泥石流阻挡。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科技兴国成为首当其冲新动能的当下,企业立足根本是否发生了巨变? 在百年未遇大变局的今天,企业管理者又该以怎样的“新范式”,去带领企业在这波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乘风破浪?那些经久不衰的商科教育,在数据算法大行其道的当下是否还奏效?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负责人邵勃提出的观点颇值得思量,他认为无论科技进步到哪一个阶段,员工是90后还是00后,企业身处全球化路径的哪一个时点上,企业想要保持基业长青,无法回避的三个问题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可持续的创造力”和“组织管理者的领导力”,而后者则直接决定了前两者。更值一提的是,商科的本质是创新,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始终在知识迭代,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寻找动态平衡。 邵勃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主任 领导力的内核是渔非鱼 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具备怎样的领导力?领导力内核又是什么? 邵勃说,关于领导力迄今为止没有唯一定义且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领导力是创造追随的能力,也有人认为服众则是最强领导力。他举了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周游列国备受款待,众信徒自愿跟随,孔子用知识无价为人们创造了愿景,这也是一种领导力,然而他并不管理任何企业、机构。美国瑞津大学的领导力专家贝克博士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领导力的研究持续了近百年,仍能发现错误的模式和错误的观念。”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主动创造需求者还是被动成为意见领袖,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对于领导力的精辟见地与布道始终如一,那就是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核心底层逻辑是思维模式,领导人要有超速成长的能力,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一项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最新研究再一次佐证了奥林商科的这一观点。卡罗尔的研究证实,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与远大未来,取决于决策层管理者是否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更乐于接受挑战,并愿意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埃隆·马斯克。傲娇的马斯克有一句豪言也十分耐人寻味:“虽然曾尝试不担任特斯拉CEO,但特斯拉没有我‘会死’。”在科技、工业迅猛变革的新时代,成长型思维可以带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究根结底,成长型思维的基本底层就是一个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譬如对于周围组织人文环境的认知,社会商业经济运转模式的理解,迅速捕捉最前沿时代浪潮的能力等等,然后转化成付诸实施的执行力。唯有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探究心态,训练推陈出新的思维能力,求知欲将是管理者持续走在时代浪尖上的成功之道。 邵勃认为,领导力的内核是求知欲,这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自我管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之一,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则是这样描述,不限于企业的任何机构,组织管理者必须卓越成效,把自我管理放在个人成长的金字塔塔尖。德鲁克认为让一个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去管理别人,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有效地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地管理自己”。邵勃说,“管理自己”不仅包括对于时间的高效统筹,更包括个人求知欲、学习力、以及行为准则等的自我管理。 第二层含义是“求知欲具有感染力”。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问世以来,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已风靡全球。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模式,因其符合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采用。韦尔奇曾把企业里不同职位的决策互动比作一个足球队,他认为,在足球场里,要打造最好的阵容,就要把“足球财务”放在一边,需要很好地拥抱“足球人力资源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一起通过合作,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打造学习型的团队,这才是一个最高效的组织。 逃离内卷先停止自我内卷 “实际上,求知欲并不是今天必须刷微博,避免漏过每一个热搜。”邵勃表示。邵勃对社会人文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在他的观察里,如今社会上大量的“内卷”现象,可能来自于很多人的“自我内卷”。个人内卷是指因为害怕跟不上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脚步,而强迫自己在同样一个圈子里翻滚在那些持续贩卖焦虑的APP或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19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华盛顿感受中美关系变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