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夫金我们的世界观把人类推向深渊,是时候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 随着通讯技术的持续发展,人类正在快步迈向“信息技术革命”,又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革命,不断缩小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也启动了新兴的平台经济,彻底改变了人们交流、消费和生活的方式。 在新的机遇出现的同时,人类也面临新的挑战。前两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在引起人类文明发展以来未有的气候变化。同时,人口的增加,也增加了资源和自然环境所面临的压力。 《韧性时代》和《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在人类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同时,也必须增强经济模式的韧性,以应对重重挑战。 近日,里夫金接受观察者网专访,分享了自己关于韧性、气候变化、供应链、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东西方文化的看法。该采访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文为上半部分。以下是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在您42年前的畅销书《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中,您就强调了人类将面临的生态危机。到今天我们看到其中的一些判断正在成为现实,特别是我们还生活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一些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型病毒来自于自然界,是人类对自然缺乏边界感的利用导致的。那么这次写作《韧性时代》的背景是什么? 里夫金:未来,新的病毒将出现,新的疫情将不断爆发,我们需要习惯这一事实。我父亲年出生时,这个星球上85%的地方仍然是野生的;这一比例现已降至25%。现在病毒已然变成“气候移民”,搭上了动物的便车,离我们人口密集的城市越来越近。 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水文循环。我们通常忘记了,地球是水的星球,地球上的一切都依赖于水。地球平均气温每上升一摄氏度,大气中的云层就能多吸收7%的水;这造成了更集中的降水、更极端的天气。冬天的暴雪和寒潮,春天的持续暴雨,夏天的干旱和山火,秋天的台风,都将更为频繁,成为新常态。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星球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人类要渺小得多。 气候变化,凸显了人类的渺小(图源:NOAA) 这是一个巨大的认知转变,但似乎没什么谈论。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正处在地球第六次大灭绝之中。人类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罪魁祸首不仅是化石燃料和化工,还可以追溯到西方文化传统。 在西方文明中,首个且最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圣经。圣经中提到,上帝将对众生的生杀权赐予人类。我们在工业时代和“进步时代”中都能看到圣经的影子,但这使得人类陷入一个死亡循环,引众生入一次大灭绝事件。 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化石燃料,而是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政治理念、我们的经济思维、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科学方法。这些假设把我们推到深渊边上,但各国、各大国际组织都在套用同样的思维方式,以图解决这一思维方式所产生的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思想。 有趣的是,亚洲传统、宗教、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在儒家、道教、印度教、佛教等思想中,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亚洲社会并非一直遵循这一理念,但它仍然存在于文化基因里面。这将使得亚洲在未来的“韧性时代”中有略微优势。 当然,西方在19、20世纪提出了生态学、自然保护区,20世纪后期出现了环保运动和绿色运动。因此,西方和东方都可以拿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帮助我们前进。 给我带来希望的是,年轻人的想法不同;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一代人集体抗议,参与气候示威活动。他们从人类共同命运的角度看待自己,思想上正在超越旧的国别、宗教、血统等分歧。 我在这一背景下写了《韧性时代》。 《韧性时代》,里夫金著,中信出版社 观察者网:韧性意味着什么,“韧性时代”会是什么样子? 里夫金:我经常与政治和商业领袖的合作,直到两三年前,他们嘴上满口都是“进步”。现在,他们似乎“有点哑巴”,不怎么提“进步”了。现在他们嘴边是韧性,不过并不知道“韧性”意味着什么。 历史上伟大的经济思维转变,其实是基础设施的转变;这不仅指桥梁和道路,而是涵盖各种连接大量人群的东西,允许人们的工作愈发细分。我们已经经历了七八轮基础设施“革命”了,它们结合了通信革命、能源变革和新的流通、交通方式。 基础设施决定了政治、经济治理模式,但政府无法左右基础设施模式,它取决于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本质上是改变我们的生活规律,这就涉及到了“韧性”。 长期以来,大部分人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22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