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赶上从小英语启蒙,真的要焦虑吗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讨论英语启蒙, 有的赞同,有的跟风,有的反对, 孩子真的有必要那么早开始学英语吗? 支持者们真的能拿出证据的: 华盛顿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PatriciaKuhl研究发现: 每个婴儿刚生下来都是语言天才, 能轻松区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 但可惜这种能力稍纵即逝, 6-12个月的时候开始急剧下降。 1岁是个分水岭, 1岁之前没有听过的某些语言, 之后有可能就 丧失了区分这种语言发音差别的能力。 ◆◆◆◆◆ 我国许多南方人n、l不分, 部分人不单单讲普通话时会说错, 在用英语发类似音时也存在这种问题。 长期处于方言的语言环境中, 他们的耳朵已经丧失了辨别这种细微差别的能力。 由于发音器官已经成熟,口腔肌肉定型, 想要完全纠正,非常困难。 ◆◆◆◆◆ 婴幼儿不仅对声音的辨识能力强, 发音器官和口腔肌肉的可塑性也高, 可以轻易掌握一门语言的发音技巧, 不会出现口音的问题。 一旦过了青春期, 发音器官发展稳定, 发音弹性逐渐减小。 ◆◆◆◆◆ 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本能, 自出生起,孩子就自然的、无意识的 在潜移默化中去吸收和记忆身边各种信息。 他们热衷于模仿,喜欢不停的重复练习, 直到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为止, 这是成人无法比拟的。 ◆◆◆◆◆ 小孩天生乐于尝试,不怕出错。 大人们会因为担心自己发音不够标准 被人笑话而拒绝开口, 但孩子不会, 他们的“语言自尊”还没有形成, 童言无忌,孩子们可以很轻松的开口说外语。 ◆◆◆◆◆ 达特茅斯学院Petitto教授认为: 多种语言的学习能够刺激孩子大脑发育, 让孩子更聪明。 从小接触第二语言的孩子, 他们的大脑将会建立两处 独立的语言区域去分辨这些声音, 并要对不同语言进行处理和切换。 这一系列活动需要更多的脑力,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能起到活跃思维的作用。 ◆◆◆◆◆ 进入学校后, 外语学习主要通过背单词、做试题的方法。 但幼儿时期学习外语的方式是非常灵活的。 孩子更乐于接受生活化、口语化的外语, 大多是外国人日常使用的表达方式, 他们喜欢听、说、模仿, 不是在学“哑巴外语”, 避免了学校教育的书本化。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听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 和孩子一起看英文绘本; 教孩子生活中常用物品的英文名称等, 在学习的同时也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 但是,理论是美好的, 实践是残酷的。 科学家们的实验, 都建立在婴幼儿得有语言环境, 和真人互动学习的基础上。 没有了语言环境, 以上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 在中国以汉语为主的语言环境下, 想要维持一个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并不容易。 又有研究发现, 第二语言的大脑处理位置, 不是与他学习的年龄有关, 而是与他使用这个语言的精纯度有关。 更有专家指出, 母语思维才是孩子日后思维的天花板, 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好好发展母语的语言能力, 才是硬道理。 因此,没能在早期对孩子进行 英语启蒙的家长们不必太过焦虑。 母语的学习已经启动了大脑了语言机制, 在面对第二语言时,只存在学的好不好, 不会学不会。 在青春期之前,好好努力, 也可以学好第二语言。 如今,学外语的风潮正涨, 外文绘本、动画教程、点读机、单词卡、 英语软件等 英文学习工具愈来愈多。 无法为孩子提供第二语言学习环境的 家长们也可以借助一些 内容好、质量高、发音准学习工具, 让孩子接触到纯正的外语, 培养他们对第二语言的兴趣。 大人们也不必拘泥于 孩子的外文考试成绩、发音是否够地道, 让孩子接受这门语言, 愿意用它来表达自己, 能够借助外语这个工具更好的认识世界, 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这样的学习才能受用终身。 插图:在在 相关阅读孩子为何总顶嘴,可能是你的态度不对 钱志亮:早期教育9大难题,几个难到你? 孩子小?不懂事?这不是理由,请把责任还给孩子 孩子爱拖拉,着急也没用,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钱志亮:培养好品质,让孩子受益一生 《急用先学的个汉字·字卡》正在微店预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山陵392级台阶,梧桐树3叉分开,80
- 下一篇文章: 宇宙到底有没有主宰谁是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