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观看许多日本电影,特别是涉及日本对外战争的电影时,都免不了有这种只“反战败”而不是“反战争”的感觉,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简单的说,一是清算不彻底,二是日本的耻感文化。

清算不彻底,导致新旧日本切割不清,右翼思想和势力总是存在,且能量不小,艺术界难免受其影响,或有所忌惮。耻感文化导致打心里就不愿反战反到根上,反到根上就得完全否定本民族的过往——如果一个日本人因为丑闻被揭穿而“社会性死亡”,就真的只有去死了,要是扩大到全民族……

所以,那种有深刻反战思想的日本电影,就是显得少见了。

1

▲眩目的视觉效果,冲淡甚至代替了思想的深刻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永远的零》,这部上映于年的日本战争片引起很多争议,有人觉得是反战的,有人觉得不是。

虽然《永远的零》当中有一些反战元素,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有那么一点谴责的意思,但反得太浅了,显然没有触及灵魂,甚至让人看的感觉有点洗白日本。

片中的主角宫部久藏,平时小心谨慎,战时躲到一边,也不愿意“特攻”,被战友斥为“帝国海军第一懦夫”。看上去的确是在“反战”,但他是因为反战才怯战吗?并不是,他这样做,是因为家里还有亲人,所以“不要轻易去死”

不难看出,宫部只是对愚蠢的战争手段有抵触,而非反对日本发动战争本身,至少,影片里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当然,“不要轻易去死”的观念在影片中那个年代已属难得,对发动战争的冲动有一定的制约和警示作用,但总归力道太浅。

▲战术级反思?反思的只是打的方法不对,而不是发动战争的错误

2

不过呢,凡事总有例外,少见,不等于没有。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左翼思潮正盛的时期,就诞生过一批三观很正,把军国主义批到骨头里的真·反战电影。

战后的日本被美国进行了民主化改造,虽然清算不彻底,但政治氛围还是比之前要宽松多了,日本左翼可以合法公开活动,日本共产党一度盛行,反战电影才有了存在的前提。

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推荐影片的导演,是一位日本左翼艺术家——山本萨夫。

山本萨夫年出生于鹿儿岛,肄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院德文系,40年代即进入电影界。

作为一个左翼导演,或者说社会派导演,山本萨夫大部分作品或者揭露日本资本主义的罪恶,或者同情农民和工人,

山本萨夫曾亲历过侵华战争,所以在这些电影中对日军暴行的展现甚至不亚于国内的抗日神剧,堪称日本的红色经典。

尤其对日本资本家,那是彻底地唾弃,毫无同情,绝不妥协。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紧凑,宏大,繁复,以至很多电影必须加上旁白以助理解。

但那时候是不可能有什么反战电影的,日本上下都处于无脑狂热之中,文艺界根本不敢违背军部的意志,只能去拍“文化电影”或者叫做“国策电影”——《军国摇篮曲》、《梦中的钢盔》、《向支那怒吼》、《拂晓的陆战队》……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直到日本投降后,左翼艺术家们才得以放开手脚去谴责战争。

▲山本萨夫参观北京电影学院

年和年深受左翼思想影响的山本萨夫曾两度访问中国,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是一位坚定的天皇制反对者。

70年代是山本萨夫的创作高峰期,思想更为成熟,技术也更加娴熟,视野更为开阔,批判也更加犀利,并且延伸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他拍摄于-年的《战争与人》,共三部,长九个半小时,绝对是鸿篇巨制。

因同为反战立场,并且同为五味川纯平作品改编,时长也相当,此片常和拍摄于-年的小林正树的三部杰作《人间的条件》相提并论。

本片主要是通过主角伍代一家的兴衰,来完成的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史。

从二十年代末的满洲一直讲到三十年代末发生在日俄之间的日军战败的诺门罕战役,在前两部里涉及到关东军,国民党,中共,朝共,东北土匪,日本大财阀,日本共产者,日本的政商掮客等等太多人物,想表达的东西非常之多。

此系列本想拍五部,结果只拍了三部就被叫停,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但第三部明显好于前两部,其中的新兵营场面和战争场面拍得非常棒,这两处和《人间的条件》高度相似。

不过,瑕不掩瑜,这部巨制仍可以说是日本左翼艺术作品中,对战争反思、揭露最为有力的真反战电影之一。

3

《战争与人》的格局开阔,时间线从年到年,通过日本商人伍代一家的视角和经历展现了历史。

  

▲开篇就是日本的野心

富商伍代由介看到了战争带来的“商机”,在“满洲”创立了运输公司和机械公司,暗中还贩卖鸦片,准备大发一笔。他与关东军勾结,将战俘和掳掠的平民作为免费劳动力压榨使用,是一个非常黑心,大发战争财的资本家。

  

▲第一部中的北伐军

但伍代家的下一代却出了几个异类——长女由纪子心地善良,对战争不感冒;次子俊介反对侵略中国,成了“卖国贼”,进了监狱;次女顺子爱上了进步学生耕平,耕平被逮捕,虽然出狱,却被征入伍。

顺子最终逃离家族,参加了和平运动,耕平干脆直接投奔了中国的抗日武装。俊介出狱后也被征入伍,在诺门罕战役中目睹了姐姐男友柘植中尉阵亡,自己虽然幸存,但已经失魂落魄。

▲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部队

以上就是电影的大致梗概,但看过全部电影就能发现,其中的历史细节非常丰富——北伐战争、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二二六、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九一八、东北抗日武装、诺门罕战役、部队……都有表现。

给大家放组镜头感受一下↓↓↓

▲毒气试验

  

▲东北抗日武装

  

▲日本监狱墙上的抗日刻字

  

▲中国抗日游行

  

▲日军用活人练刺杀

  

  

▲日军屠村,八路军前来解救

  

▲耕平投奔八路

▲共产党员给日本小女孩讲“坏人”强占大连、旅顺的故事

以上这些镜头,对日本的野心和阴谋揭露无遗,对日军暴行毫不遮掩,对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日本侵略做了非常正面且真实的表现,如果事先不说出处,恐怕根本不会有人相信这居然是日本电影拍出来的。

《战争与人》曾在七十年代作为内参影片引进,但却被扣了个“右翼军国主义电影”的帽子。译制人员非常不解,这里面没说日本一句好话,鬼子阴险狡诈,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没少表现,最后还有日本兵投八路,很正面啊,哪里“右翼”和“军国主义”了?

  

原来,当时的宣传部门对日本的情况不甚了解——《战争与人》的制作公司是“日活”(早期叫“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本身没啥立场,有钱就赚,拍过左翼的片子,也确实拍过右翼电影。所以,按思维惯性,一见片头出现了“日活”,就立刻定性为“军国主义”,结果闹了一个乌龙。

  

▲日本美女影星栗原小卷扮演了一位中国女性

当然,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些缺陷。由于那个年代中日两国少有往来,电影中的中国人角色都是日本演员扮演,为了真实还要讲中文,但显然不可能有多么标准。中国人去看,会感到其中的汉语真是非常蹩脚。

  

▲周恩来总理实在太不像了

有一些中国角色的形象和动作,也不甚符合实际情况,日本观众可能看不出来,但中国人一看就能感觉到。

另外,还有一些服装和道具上的问题,比如苏军一水的美式坦克,抗日武装拿着德国冲锋枪,红军、八路军和国军的军服总显得比较怪异等等。作为70年代的老片子,道具不能强求。

但由此我们也要认识到,日本除了嗷嗷乱叫的右翼,也有一大批奋起反击的左翼,而且他们的声音曾经还很高昂,直到今天,也没有消失。

1

《战争与人(一)》

历史/战争

分钟

日本

导演:山本萨夫编剧:山田信夫/五味川纯平主演:泷泽修/芦田伸介

豆瓣7.9IMDb6.9

2

《战争与人(二)》

历史/战争

分钟

日本

1年

导演:山本萨夫编剧:武田敦/山田信夫/五味川纯平主演:泷泽修/芦田伸介

豆瓣7.9IMDb6.5

3

《战争与人(三)》

历史/战争

分钟

日本

导演:山本萨夫编剧:武田敦/山田信夫/五味川纯平主演:泷泽修/高桥悦史

豆瓣8.2IMDb6.5

4

《永远的零》

历史/战争

分钟

日本

导演:山崎贵编剧:山崎贵/林民夫/百田尚树主演:冈田准一/三浦春马

豆瓣7.5IMDb7.3

—--TheEnd--—

我们提供的资源都来自网络

如果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亚洲导演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亚洲演员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欧美导演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欧美演员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电影专辑美剧大全季大全季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全大全集!全集进入观看全集进入观看全集进入观看全集进入观看全集进入观看第一季全集进入观看第一季

切记

切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1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