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至二战期间,几个海上强国战列舰
年至年的日俄战争中,双方爆发了几次海战,从中得出的经验表明,军舰配备的大口径主炮威力强弱是决定胜负的首要条件。年,英国建造满载排水量吨,航速21节的无畏号战列舰,该舰装有10门毫米主炮,其火力之强在当时各海上强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时成为各国新造主力舰效仿的标杆。 年,英国建造了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常胜号,舰上装有8门毫米主炮,排水量吨,航速26.5节。战列巡洋舰比战列舰吨位小、装甲稍薄,但是机动性突出,这两种军舰都被列为主力舰。其他列强在发展军备方面也不甘示弱,年,沙皇俄国开始建造无畏级战列舰叶卡捷琳娜号、亚历山大三世皇帝号和玛莉娅皇后号,这几艘舰排水量均为吨,装备4座三联装毫米主炮,航速23节。巨舰大炮主义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使战列舰成为各海上强国军备竞赛的首要目标。 美国此时建造的战列舰主炮口径在~、毫米,还建造了独出心裁的叠层炮塔战列舰。为了继续保持海军第一的位置,英国建造了装有10门毫米主炮的奥赖恩号战列舰,其排水量达吨。这一时期各国新建的此种类型战列舰,被称为超无畏舰。 列强们在海军领域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使主力舰越造越大、配置提高,高昂的建造费用成为各国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不在无休止的竞争下去,-年有关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对英美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大小和武备进行了具体规定。 条约对各国主力舰排水量限定为不得超过00吨,主炮口径不能超过毫米,各国主力舰保有量的艘数和总排水量具体规定为:英国20艘,吨;美国18艘、吨;日本10艘,吨;法国10艘,吨;意大利10艘,吨。年11月28日,英国开工的纳尔逊级战列舰是限制海军条约内建成仅有的战列舰,其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配备3座三联装毫米前主炮,都没有超过条约规定,而其他所有的00吨级战列舰都停止建造。 既然排水量不能增加,各国就致力于加强舰体装甲和水下防护,更新舰炮指挥、操纵装置,加强防空武器和搭载飞机等项改装。年12月31日,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各国立即开始建造新的战列舰,排水量多数仍然为00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国为了增强海军实力,建成的战列舰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盟国有美国的4艘衣阿华级,满载排水量吨,航速33节,装备3座三联装毫米主炮;英国的5艘英王乔治五世号,满载排水量40吨,航速30节,配备毫米主炮10门,4架海象式水上侦察机。 轴心国一方的德国有2艘俾斯麦级,满载排水量吨,航速30节,配置毫米主炮8门,毫米副炮12门,水上飞机6架;意大利的4艘意大利级标准排水量00吨,航速30节,安装3座三联装毫米主炮,毫米副炮12门,水上飞机3架;日本的大和、武藏号,满载排水量高达吨,航速27节,配置3座三联装毫米主炮,4座三联装毫米副炮,载飞机7架,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 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战列舰约70艘,其中包括俾斯麦、大和、武藏、威尔士亲王、意大利、加利福尼亚等名舰在内的28艘战列舰被击沉、击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航空母舰的大量装备,舰载航空兵、潜艇等武器广泛使用,打击能力越来越强,造成价格昂贵、防空能力弱、攻击半径小的战列舰被动挨打,逐渐失去了主力舰的地位,从此巨舰大炮主义的时代被终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21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二战盟军为什么会选择在诺曼底登陆不选择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