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湿地候鸟介绍长耳鸮第50期
长耳鸮既不像雀鹰、红隼那样身姿矫健、动作迅捷,也不像鵟、雕那样孔武有力,当然更不像麻雀、啄木鸟那样飞得杂乱无章或者直愣愣的。我觉得它们的飞行宛若翩翩起舞,充满动感行云流水。但很多人还是很忌惮它的外貌,双眼直勾勾的瞪着你。 闻诗识鸟 长耳鸮(xiāo),学名Asiootus,又名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虎鵵、彪木兔、夜猫子、猫头鹰、肖尔腾-伊巴拉格。长耳鸮常见于北半球,分布于整个欧亚大陆、环地中海、土耳其、非洲北部、帕米尔高原、印度西北部、西伯利亚、库页岛、日本、韩国、中国东半部及台湾;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族群数量大约有50,只。《诗经》中的《国风·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国风·豳风·鸱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鸱(chī)鸮指猫头鹰一类的鸟。这是一篇用动物寓言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诗歌,诗中描写母鸟在鸱鸮抓去它的小鸟之后,为了防御外来的再次侵害,保护自己的小鸟,不怕辛劳。全诗四章,每章五句。通篇以母鸟的口吻,逼真地传达出既丧爱雏、复遭巢破的鸟禽之伤痛,塑造了一只虽经灾变仍不折不挠重建“家室”的可敬母鸟的形象。 形态特征 长耳鸮是中等体形的鸮类,有趣的是,鸮类的两个耳孔不仅形状大小不同,连高度也各不相同,这对产生立体听觉,并依靠这种听力定位、捕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长耳鸮的面盘上,双眼之间的羽毛白色,形成一个大大的白色“X”这是其他鸮类所不具有的;本物种头顶有两簇黑黄相间的耳状羽,耳状羽很长,高高的树立在头顶非常显眼,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两簇耳状羽和耳朵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他们高高地树立在头顶,看起来很像哺乳动物的耳朵人们才习惯称它们为耳羽,而真正的耳羽是掩盖耳孔的羽毛。虹膜为橙黄色;喙角质灰色;脚粉黄色。长耳鸮在栖止状态时,身体树立,基本与地面垂直,这是区别本物种与近似的短耳鸮的一个重要特征,后者几乎是以平行于地面的姿态扒在树干上的。 栖息环境 长耳鸮喜栖息在阔叶或针叶乔木的高枝上,而且他们的栖息地往往非常精确地固定,甚至固定到某一树枝,以至于在他们的固定居索的垂直下方遍布他们或拉或吐的排泄物,常常污秽不堪,成为搜寻他们的线索。生活习性 所有的鸮形目鸟类均为典型的肉食性鸟类,长耳鸮的食物以各种鼠类为主,还包括小型鸟类,通过分析他们的唾余,人们发现长耳鸮的食谱以黑线姬鼠为主,还包括小麝鼩、小家鼠、褐家鼠等啮齿类,蝙蝠、棕头鸦雀、麻雀、燕雀等小型鸟兽。 栖息于北京天坛公园内长耳鸮的唾余时甚至发现了灰喜鹊的残肢,说明长耳鸮有可能捕猎体形较大的鸟类,或有食腐行为。 听声辨鸟 繁育方式 繁殖多占用乌鸦或喜鹊的弃巢产卵繁殖,每巢产卵4-5枚,孵化期约26-28天。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保护动物。 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旅游小贴士 开放时间:8:30-17:30 南大港湿地景区- 鸟类救援:- 旅游团队- 监督:- 投稿Email:ndgwhlyj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jp/17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43宣讲会关于参加年澳大利
- 下一篇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华盛顿会议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