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神奇的超市是如何养成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虎嗅App年年中,贝索斯大手一挥,一笔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引爆零售圈内外,接连的大幅报道也让更多的国人知道了一家叫做全食(WholeFoodsMarket)的高端食品超市。今天我们想要介绍的,则是它的老对头,TraderJoes,一家拥有四十年历史的美国老牌连锁杂货铺。之所以要介绍它,是因为它门店平均SKU差不多是全食的1/10,以低价优质著称,却能保持超过40%的毛利,年时营收80亿美元,与全食相当,坪效却是后者的两倍。不打广告不打折,却常年霸占美国最受消费者喜爱超市的榜单高位,有一大堆拥趸,长年门前排长龙的盛况,也只有鼎盛时代的苹果能与之相侔,可谓叫好叫座又赚钱。它是怎么做到的?「横空出世,被7-Eleven逼出来的」年,《经济学人》杂志曾对美国民众做过一次调查: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二十世纪哪一个年代?大多数受访美国人给出的答案是20世纪50年代。此时的美国,正行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技术的创新被广泛应用在消费领域,消费品形式多样,就业率提高使得居民收入增加,人均GDP达到美元,随之而来的购买欲望也愈发高涨。一场零售革新,一触即发。与此同时,一系列政策举措(军人权利法案/国防教育法案)正推动越来越的美国人走入高校,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人群日益扩大。正是在这样一个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间点,24岁的加州小伙JoeCoulombe,顺利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并很快为自己在Rexall(美国著名的连锁药房)找了份足够体面的工作。另一边,世界第一个便利店品牌7-Eleven经过8年酝酿,刚刚决定将脚步迈出诞生地得克萨斯州,正在努力将足迹散布至美国的各大城市,来势汹汹。这一动作引起了Rexall公司的注意,后者正受制于诸多新兴折扣连锁药店的接连攻击,增长乏力,7-Eleven人头攒动的便利店看上去似乎是个不错的新生意。不多时,Joe便领到了老板的指示。年,加州洛杉矶街角出现一家叫“ProntoMarket”的便利店,正出自Joe之手。当时,这种一周七天从早7点到晚11点销售冰块、也提供牛奶、鸡蛋、面包等便民商品的店面尚算是新鲜,竞争者寥寥,即使是Rexall手下这家从运营模式到商品内容完全照搬7-Eleven的copycat,在7-Eleven尚未踏足的加州依旧大受欢迎。Rexall食指大动,很快,第二家、第三家ProntoMarket接连出现。与此同时,时任ProntoMarket总裁的JoeCoulombe心里却在打鼓,在他看来,毫无创新性可言的ProntoMarket难以长远,想从势头正盛的7-Eleven嘴里抢食,被干掉只是时间问题。果然,在ProntoMarket开到第六家的时候,7-Eleven也终于开到了洛杉矶,两军对垒实力悬殊,Rexall意识到自己跟正牌的PK,胜利无望,于是示意Joe做关店处理,Joe却索性自掏腰包接手,从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了ProntoMarket的新主人。JoeCoulombe决心要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开与7-Eleven的正面冲突,毕竟后者钱包鼓鼓,在开店选址上的优势一目了然。要怎么开一家跟7-Eleven“不大一样”的连锁商店?灵感来自一次度假。当JoeCoulombe躺在千里之外的法国St.Barts岛某棵大树悬挂的吊床上,吹着加勒比海的风,喝着当地的特制饮品,享受着阳光沙滩,突然被命运之神击中。他问自己,如果人们愿意为这番美食美景一掷千金,事后又乐于携这异国他乡的吃食酒饮满载而归,那在家乡贩售这种异域风情会不会是个好生意?度假归来,JoeCoulombe立刻在加州的帕萨迪纳租下了店面,挂上了TraderJoes的招牌,据说这名字是仿自当时加州城里颇为火爆的一家热带风情餐厅TraderVics。至此,TraderJoes算是正式登场,时间是年。此时,美国波音公司刚刚推出了大型宽体客机波音,海外旅游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去到更远的地方看世界,视野开阔后,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切新事物。JoeCoulombe为自己的目标用户描绘了一个简单清晰的画像:热爱冒险、接受了良好教育但口袋并不是那么充裕的(潜在)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比如留学生、教师、记者等等。他将店面装点成了南海港口的模样:墙面嵌着渔网与船桨,收银台做成船舷的形状,营业员身着热带风情的花衬衫,门店店店长被称为船长,助手被称为大副,他们向顾客介绍着刚到货的墨西哥辣调味汁、丰盛的葡萄酒和本地没见过的辛辣奶酪。只要一推开TraderJoes的店门,就仿佛置身一个交易美食的码头,你可以在这里惊奇地发现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稀奇的零食美味。定义TraderJoes对于TraderJoes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连锁店,不仅是外界,就连Coulombe自己都有过各种不同的描述,一大原因是,在卖什么这件事情上,TraderJoes着实过于任性,或者说Coulombe很任性(在肯尼迪被刺杀之前,他们甚至卖了一段时间的枪支弹药)。同行曾盛赞他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对于人们的需求有着敏锐的直觉。卖什么?健康食品还有酒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人吸收的热量不断攀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据了52%~53%,忧心忡忡的美国政府随即发布了一份膳食指南,推动全民上下展开一场健康运动。自然而然,JoeCoulombe也依此将健康食品纳入自己的采购列表。但其本人对于所谓的“有机食品”却全然不屑:“我总觉得这是个伪概念,有机是一回事,避免某些添加剂如糖、味增强剂和人工色素则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一手扛起健康饮食大旗的TraderJoes,另一边却同时还在卖酒,这让它看起来多少有些分裂。至于卖酒的原因......无他,好赚。美国大萧条时期,加州颁布了一条公平贸易法案(年:FairTradelaw),允许制造商规定乳制品(牛奶)、酒类等商品的最低零售价。这样一来,只要是同一制造商生产的牛奶、葡萄酒,大型商超都无法通过规模优势以更低价格拿货,在售价上不占便宜,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中小型零售商的利益。与此同时,JoeCoulombe还发现,自有品牌的葡萄酒并不受这一法案的约束。于是,他一边联系葡萄园,与他们讨价还价,以TraderJoes的标签出售他们的葡萄酒,价格远低于那些名牌葡萄酒;另一边,则以低于成本价的Folgar咖啡引流,吸引更多的人来TraderJoes购买大型商超里同样有售的牛奶和名牌葡萄酒。然而年,加州宣布废除这条管控法案。大型商超的杀伤力陡然倍增,JoeCoulombe无意以卵击石,很快宣布下架75%的酒水品类,同时将精力放在出售难找的啤酒和贴牌精品葡萄酒上。80%的自有商品也正是经过这番折腾,JoeCoulombe对于“不一样的TraderJoes”有了更极致的想法:大力做自有品牌产品。原因很简单:第一,产品的辨识度高;第二,粘性非常好;第三,产品利润高。其实早在年,TraderJoes就推出了第一款贴牌自有商品:格兰诺拉麦片。而现如今,TraderJoes的商品中,有80%是自有品牌(WholeFoods为16%),包括包装食品、宠物食品、卫生纸等各个品类,并且各个区域的自有品牌商品都有各自独立的注册商标,例如贴牌TraderJoes的,主要是墨西哥食品品牌,TraderMings是亚洲食品,TraderGiottos是意大利食品,ArabianJoes则是中东风味。在TraderJoes担任买手似乎是一件世上难得的美差。他们不停地旅行,满世界收罗美味,而这一切都由公司买单。当敲定了品类之后,公司从生产商处直接采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往往非常美丽。由于TraderJoes付款准时,也无需供应商支付额外的广告费用、进场费用,大家也非常乐意与之合作,后者的唯一一个要求是,供应商不能以任何方式公开其与TraderJoes的合作关系。精选+低价(greatfood+greatprices)作为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超市,全食超市(WholeFoodsMarket)之全可谓名副其实,门店平均SKU数达3.5万,大店甚至大店可达5.5万。相比之下,TraderJoes就要精致得多了,SKU基本保持在~的水平,年代甚至一度降至。同一产品基本只保留3到4个选项,即使是品类最多的花生酱,TraderJoes也不过只有10种,而其他超市往往能达到40多种。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商品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相信我,你不会想在40多种花生酱面前思来想去的),更重要的是商品的高周转率(爆品思维)——意味着针对某一特定的商品,TraderJoes就能够大量买进,保证了从供应商那里能更低价拿货的价格优势,这一优势又进一步被让渡给了消费者。举个例子:在纽约的全食超市里,一磅牛肉的价格大概是9.99美元,而在当地的TraderJoes里,你只需花4.99美元就能买到,同样,一公升特级初榨橄榄油在TraderJoes的价格也比全时能便宜上3美元。明星产品明星爆款同样是TraderJoes的武器。TraderJoes于年上市了一款火爆至今的葡萄酒CharlesShaw,售价不到3美元(刚上市时是1.99美元,后上涨至2.99美元),却因其超高的性价比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红酒之一,甚至一度引发美国的低价酒热潮。年有报道称,CharlesShaw累计销量已达8亿瓶,连起来可绕地球好几圈。美国人民将CharlesShaw亲切地成为TwoBuckChuck,已然国民品牌,甚至不少高档餐厅也能找到CharlesShaw的身影。低价的另一面是超出预期的高品质,年,CharlesShaw甚至获得了《葡萄酒观察家》杂志给予的87分好评,其系列葡萄酒也在加利福尼亚州博览会获得两枚金牌。你也不难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读到人们对它的盛赞。CharlesShaw的母公司野马葡萄酒公司(BroncoWineCompany)曾向外界透露低价的“秘密”:从庄园土地到软木塞各方面的成本压缩。TraderJoes则是通过与野马公司的直接签约获得了最优惠的销售价格,对了,CharlesShaw同样是由TraderJoe独家专卖,已然成为了后者的流量炮弹。特色营销:口碑传播+小册子TraderJoes不打广告,却并不意味着不做营销。在上文中,我们有提到,TraderJoes的目标用户是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冒险家”。为此,JoeCoulombe将第一家TraderJoes开在了帕萨迪纳,因为在他看来,这座城市拥有大量的受教育人口,而教育水平确实是TraderJoes开店选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自然而然的,不少留学生、教师、记者、设计师最先成为了TraderJoes的拥趸,他们非常乐意向周围人分享在TraderJoes的购物经验。JoeCoulombe还曾非常得意地夸耀称,“这就是为什么总能听到媒体说我们好话。”而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TraderJoes的待遇同样好得令同行妒忌:在论坛里、ins上你总能看到人们谈论它,“自来水”们精心撰写分享的各种什么值得吃攻略,在你检索TraderJoes的第一时间跳出来。甚至,YouTube上还有网友制作的“乔氏之歌”(TraderJoesSong),里边几乎全是乔氏品牌食品;Facebook上有粉丝为其某些明星产品单独建立的主页,一款“SpeculoosCookieButter”的甚至有上万粉丝;一些城市的居民集结发起话题呼吁TraderJoes过来开店。除此之外,TraderJoes的特色小册子同样功不可没。这个小册子现在叫做“FearlessFlyer”,每月出版,消费者可以在每个TraderJoes的门店内领取到,TraderJoes也会定期邮寄给邮件列表里的客户。小册子里面的信息包括门店、商品的相关情况介绍,商品的烹调方法介绍,其中还夹杂一些小笑话等。这可是创始人JoeCoulombe甚为得意的一个创举,它最早出现在年,当时被称为“TheInsiderReport”,用来向消费者介绍店内各种酒的产品故事,颇受顾客喜爱,甚至还有人愿意专门为此付费。这个小册子成为了除了门店以外,TraderJoes向外输出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拉进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同时也像一本指南,帮助你完成在TraderJoes里的购物探险。TraderJoes没了Joe如果要为TraderJoes制作一张成长的路径图,年、年是一定是图纸上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节点。19世纪60年代,特色商品+低廉价格迅速帮助JoeCoulombe打开了市场,很快,更多的TraderJoes出现在了加利福利亚的各个城市里。报道显示,截至年,TraderJoe’s已经拥有20多家分店。但在此后地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见进一步的扩张,甚至直至90年代初,TraderJoes都没有踏出过加州。用JoeCoulombe的话来说“开更多的店并不是自己的目标”。客观原因是,物流能力的限制。生鲜占据了TraderJoes品类的绝大部分,他想确保每一个交付细节都得到保障。就在JoeCoulombe一心一意打造着加州城里这道独特的风景线时,一位异国富商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这位富商正是鼎鼎有名的德国企业家,来自德国Albrecht家族的TheoAlbrecht。年,TheoAlbrecht创立的连锁超市Aldi刚刚在德国境内开到了家门店,他来到美国,试图寻求新的市场。与TraderJoes不谋而合的是,Aldi也是一家以供数量有限的商品和最低的价格独树一帜的连锁超市,加州一行后,他的主人将并吞TraderJoes定为了拓展美国市场的第一步。在一笔金额数不详的交易之后,TraderJoes易主。该年,这家公司的交易额达到了1.2亿美金,且仍在高幅上涨。甚少有资料谈及JoeCoulombe出售TraderJoes时的一番心路历程,对外更多的自然是“英雄所见略同”,惺惺相惜的天作之合。所幸,尽管Albrecht家族收了TraderJoes,倒是全然不对管理多加干涉,超市的运营依旧放手交给JoeCoulombe来打理......直到年,JoeCoulombe正式离开。但显然,JoeCoulombe已经成功地把他对于美食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烙印在了TraderJoes的企业文化中了。外界对于TraderJoes的各种美食,一个常见的评价是,你不一定总是能被惊艳,但却一定不会失望,人们依旧在推开TraderJoes的大门时,依旧准备好迎接一场关于美味的探险。由于TraderJoes并非上市公司,数据只能从外部相关报道中获取,有些年份的门店数查询不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TraderJoes已经在美国34个州拥有了家门店,实现营收亿美元。其门店数、营收体量在经过了一个长达20年的蓄力之后,才终于在年后开始有了大幅的提升,而在快步扩张过程中,TraderJoes独特的风格特色却并没有因此而被稀释,足见了前20年工夫的积淀。可惜的是,关于其后20年的扩张,TraderJoes是如何解决掉老Joe的心病,搞定物流体系,同时搭建出一个强有力的后台支持系统的,外人着实难查其究竟。但是,可以推测,Aldi一定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是否有可能套用的是同一套后台系统,毕竟若撇去品类不看,你会发现这两家在模式上的相似度之高。而关于Aldi后台的秘密,也许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为你解答。如今,TraderJoes已经历了42年的历史,步入不惑之年。前20年,在创始人JoeCoulombe的经营下,拥有26家门店的TraderJoes很好地完成了一个“小而美”的故事,也把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调制得浓淡恰当;后20年,在新经理人的带领下,公司则终于迈出加州,从一家加州本土企业逐渐成长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大公司。相比之下,现在不少新型零售公司扩张之迅猛令人咋舌,却不知内功修炼得究竟如何,毕竟,即使是“新零售”也讲究慢功夫不是?去年2月,美国超市TraderJoe’s的创始人JoeCoulombe,在洛杉矶的家中去世了。终年89岁。他用一生留给吃货们的数不尽的财富。谢谢你,亲爱的Joe,和缺德舅。这份对美食、对生活的热爱,我们感受到,感动到,我们也会一直热爱下去。参考文献:[1]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jp/19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11幅最新版濮阳五县一区标准地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