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

“我们过去学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但如今的孩子,学英语是真正要参与全球化的协作和竞争,要有效传递自己的声音。

让孩子用全球思维和原汁原味的英语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锻炼他们和世界对话的能力。”

图/Unsplash

华盛顿大学认知与大脑发展科学研究院发现:

7岁以前,孩子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习得第二语言的能力非常强;但7岁以后,呈迅速下降趋势。

为了抓住孩子的语言学习黄金期,很多中国家长都很愿意花大价钱:

看原版书、读英语绘本、上英语补习班……但往往考试读写拿高分,一说出口就露馅儿。

因为市面上很多英语读本,都是讲着外国人的节日、生活和食物,离中国孩子的生活太远了。

如果从书里读来的英语不能活学活用,久而久之就会生疏。

图/Unsplash

对正处于“以兴趣为老师”的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在熟悉的场景、故事中学习英文,更容易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带动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更有实用性。让孩子活学活用,不至于读完就抛之脑后。

前段时间,三联给家长们推荐了一套用地道英语给中国孩子讲传统故事的英语读物——《中国好故事TalesofChina》,爸爸妈妈和小孩子们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口碑好到两次断货。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在读者千呼万唤下,《中国好故事》第二部面世了,相较于第一部侧重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第二部主要讲名胜古迹、特色菜肴、历史故事,更贴近孩子日常生活。

8本书,26个故事,10首童谣,36个音频,幅原创精美插画,1本创意手账,帮孩子实现轻松而有效的英语学习!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中国好故事》系列是国内首个用蓝思阅读评级创作的英文版中国故事。按照不同的阅读难度,为每册书都标注了等级。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中国好故事》第一部适合学习英语3~7年的孩子(蓝思指数L~L),而第二部则针对刚开始英语学习1~3年的小读者(蓝思指数L~L)。

两部一起读,可以让孩子进阶式打开瑰丽的中国古代传说世界。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原班高端制作团队——由前迪士尼全球制作人和迪士尼英语的创始人梅琳达·莉莉·汤普森主编,拥有30年出版经验的她,也是知名童书作者。

她还特别邀请了7个国家30多位专家,其中包括屡获国际大奖的全球儿童文学专家、童书出版和教育专家等,团队专业、英语地道、故事精彩!

8本书、26个故事、10首童谣、幅原创精美插画,制作团队将中国孩子从小接触的神话传说、传统节日、寓言典故、地道食物、中华名胜,精心编成了这套《中国好故事TalesofChina》第二部。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8本书分别为:

《节日童谣:春夏》《节日童谣:秋冬》CelebrateandSing

《小小心愿》LittleHopes

《远大梦想》BigDreams

《中华小英雄》LittleHeroes

《中华小神童》SmartKids

《中华小吃货》TastesofChina

《中华大奇迹》WondersofChina

英语母语创作团队

培养孩子的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

要说当下最会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团队,当属迪斯尼。

《白雪公主》《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疯狂动物城》……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故事,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个奇幻的世界。

作为前迪士尼全球制作人和迪士尼英语的创始人,梅琳达带领创作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了许多和中国文化相关的资料,并通过英语母语创作。读每一个中国好故事,就像看一部迪士尼动画一般有趣而有益!

既有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后羿射日、黄鹤楼等成语寓言和神话故事;

有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甘罗拜相等历史人物典故;

有孩子日常接触到到风物、建筑、景观,如刀削面、叫花鸡、长城、兵马俑、洛阳牡丹等;

还有春节、端午节、冬至等孩子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

让孩子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语境中学习英语,即使孩子读到陌生的生词,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孩子也可以“连蒙带猜”地读懂,轻松获得英文阅读的成就感。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除了贴近中国孩子的日常生活,由世界童书专家创作和演绎的中国故事,也加入了许多世界视角,让我们看到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比如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总是高高在上的。

但在“叫花鸡”这则故事里,衣着华美的皇帝,却能坐在衣衫褴褛的乞丐身边,和他一起分吃一只“富贵鸡”。百姓淳朴善良,皇帝“没有架子”,从古老的故事里,也能传递当代平等的价值观。

又如“甘罗拜相”、“孔融让梨”、“囊萤夜读”等古代小英雄、小神童的故事,创作者更多地表现出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敏捷才思、手足之情、刻苦好学。

孩子既能从中习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找到榜样,也能树立全世界都认可的珍贵品质。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中国好故事》正是这样一套能够培养孩子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儿童读物。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押韵、叠句、童谣

用孩子的视角讲故事

因为第二部针对年龄更小的读者,所以书中会用到许多许多押韵、叠句,还有以歌唱为主的英语童谣:

Mooncakes,mooncakes,

Yum!Yum!Yum!

Mooncakes,mooncakes,

Somuchfun!

Mooncakes,mooncakes,

Savemesome!

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让孩子在反复吟读中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又如在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反复出现了“Tensunsarealot.tensunsaretoohot!”,表达了后羿射日的原因和紧迫性。

编写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也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习性和审美偏好。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对于秦王“鞭笞天下筑长城”的“集体性场面”有所淡化,而是将视点聚焦在孟姜女的生平和命运上;

关于武则天和洛阳牡丹的关系,历史传说中有许多繁冗甚至相互矛盾的细节,在改写时不重辨正,而是致力于传达一个流畅、完整的故事,同时保留关键的戏剧性冲突。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研究和实践证明,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深受孩子们喜爱,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朗读文本时的节奏感和自信心。

磨耳朵,练发音,养审美

打造沉浸式英语学习环境

《中国好故事》第二部中的26个故事,都配有音频,由具有配音专业背景的北美资深教师朗读。

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中国民乐元素的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效,让孩子在乐趣中“磨耳朵”。

比如《节日童谣》,处于英语开蒙阶段的小读者,也许还认不出、念不清书中的单词,但是他们可以先跟随童谣和配乐,张开嘴,舞动身体,在唱唱跳跳中对单词和文本的意思有所领会。

除此之外,这套书还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插画师,绘制了上百幅精美插图。

有的充满童趣,有的充满山水画意境,每一张都用心考虑了孩子的审美心理和接受习惯。

例如“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在整张的跨页图上,通过画面细节,将司马光的临危不乱、急中生智与其他小伙伴的仓皇失措对比呈现出来。

在画面设计上,还有一些特殊设计的字形字号和颜色,不仅可以引起读者注意,提示掌握内容,还形象地解释出这个词的意思。

例如“猴子捞月”里的“yawns”,仿佛就是猴子正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又如在讲“龙井”时,用了绿色字体,而在讲“牡丹”时,则用了红色字体。

有趣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既提高了孩子的英语能力,又培养出了审美。

国内首个用蓝思阅读评级

创作的英文版中国故事

《中国好故事》第二部依托蓝思分层阅读框架编订而成,每本书都标了蓝思指数。

它是由美国教育科研机构研制的、极具公信力的阅读难度分级系统。

全球超过家出版社、数千种期刊、12万种书,也采用了蓝思分级。

它根据出版物的语义难度(词频)、句法的复杂程度(句长)、结构指标(文本重复程度)、词汇指标(单词中元音、辅音和发音)等来衡量其阅读难易程度。一篇文章里,长句子越多、低频词汇越多,蓝思指数也就越高。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此书详情

使用这一标准,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快速测出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选择符合自己阅读难度的图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能力。

贴心的是,本书末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lg/2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