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糊涂是张作霖的巧妙计策,他靠这个来
大家都知道,张作霖之所以能够称霸东北,掌控北京政府,是因为张作霖获得了日本人的支持。但张作霖对日本人非常提防同,他并不是真正的亲日派,在事关民族主权问题上,张作霖运用灵活策略,既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又不让日本人阴谋得逞。 他的这种做法,也使得日本侵占东北阴谋破产,最后日本人才孤注一掷,炸死了张作霖。 年中日签订《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规定将奉天省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等,吉林省长春、吉林、哈尔滨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16个城镇开埠通商;中国军队不得进踞日本驻兵界限20华里以内;在营口、奉天、安东划定日本租界;安东至奉天铁路由日本经营和改建。南满从此成为日本势力范围。 张作霖要想立足东北,没有日本的支持是不行的。张作霖在东北崛起之际,正是日本侵略势力在东北急剧发展的年代。日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欲扩展东北势力,必须全力扶持张作霖,才能实现其在华利益。在这一点上,双方都是各有所图的。 年直皖战争后,奉系势力便向关内扩张,遭到直系抵制。直系背后有英美支持,张作霖于是主动加强与日本联络。年5月17日,日本内阁作了《关于对张作霖的态度》的决议,愿意支持张作霖,并巩固其在东北统治,但又不希望他进入中央政界。所以日本政府采取了暗中扶持张作霖集团的决定。 张作霖从此借助日本力量,开始与直、皖等北洋实力派进行角逐。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取代皖系成为日本在华代言,势力也由东三省向京津扩展。 张作霖入关不久,与日本的矛盾便日趋尖锐。日本原以为支持张作霖取得北京政权,张作霖一定会顺从日本,解决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满蒙悬案”。张作霖则认为稳掌北京政权,仅靠日本支持是不够的,必须取得更多国家支持。所以采取“以夷制夷”策略,借助英美势力,牵制日本,以减轻压力。 年,张作霖不顾日本反对,成立东北交通委员会,开始筹建东北铁路网,并先后建筑了奉海、吉海等铁路,准备通过自建铁路,把奉、吉、黑以及内蒙连接起来,限制日本利用南满铁路对东北财富的掠夺。这一做法,是张作霖试图摆脱日本控制和干涉的一次试探。北京政变后,冯玉祥与张作霖矛盾升温,奉系内部也是危机重重。 以吴俊升、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组成的“老派”与以张学良为核心的“陆大派”郭松龄、魏益山、李景林等人及杨宇霆为代表的“士官派”矛盾很大。杨宇霆掌握着大量奉系部队,与日本关系密切,是奉系内部“亲日派”;郭松龄掌握奉军精锐,对日本非常仇视。 年11月22日,郭松龄联合冯玉祥,通电反奉。张作霖立刻同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代表谈判,签订了日本臣民在东三省和东部内蒙古,均享有商租权;间岛地区行政权移让等交换条件,而日本则出面阻止郭军通过满铁沿线。 日本政府认为,郭张纷争,是中国内部的个人斗争,假如危害到日本的特殊利益,日本便会采取适当处置。但随着张作霖节节败退,日本当局经过权衡利弊,态度发生转变,决定支持张作霖。 日本分析:“倘使郭松龄一时握得政权,但作为东三省之当事者,其在才智、力量、资望、阅历、人缘等方面终难堪当其任。诸如吉林、黑龙江省等必将独立,可以想象不能一如既往推行统一政策”。 郭松龄事件平息后,日本多次逼张作霖落实承诺,张作霖多次却借故推托,致使日本与张关系紧张。日本队人这才看清楚张作霖,明拍子“张作霖自身如有支持自身之力量,加以支持固然为好,但如其自身已无支持之力量,而我方仍加以支持,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换言之,亦即张作霖之命运,一任张自身之力量,乃极紧要之事”。 此后,日本对张作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为了实现满蒙利益最大化,日本需要获得张作霖的支持,但张作霖表现得越来越难以驯服,双方关系急剧恶化。 最终,日本采取极端方式,谋杀张作霖,试图扶植新人,代其完全控制东北。关东军谋杀张作霖,是为防范满蒙利益被损,阻止南军势力进入东北。 事实上,北伐军进攻济南时,就曾遭日本武力干涉,但为了避免列强干预,北伐军当时并未攻击日军。张作霖被炸之原因,主要是对日本不顺从,双方许多密约或协定,张作霖没有依照日本意愿兑现,致使日本队人决心消除这个日本向东北渗透的绊脚石。 日本视东北为其生命线,久蓄攘夺吞并之心。多年来,日本借此不断向张作霖威胁利诱,而张作霖却不加理会。 民国十五六年间,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某次与张作霖交涉,曾对张盛气凌人地说:“你要真不接受的话,日方当另有办法。” 张作霖立即还以颜色,岸然答道:“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尽管拿出来。难道又要出兵吗?我姓张的等着你的好了。”言罢即起身送客,吉田茂悻悻而去。 北伐战争期间,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与有关人员,曾用多种手段,迫使张作霖接受其条件。张如果答应,日本答应予以武力协助,助其作战,支持他统治北中国,与南京革命政府划江分治。 然而张作霖认为中国人自己事自己了,不愿外人插手。日本见张作霖硬不就范,只得与张宗昌接洽。张作霖闻讯,电召张宗昌到北京,亲口告诉他:“我们自己闹家务,绝不能借助外人,落千秋万世的骂名。”日本的企图又告落空。 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意欲使满洲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日本乘张作霖掌握北京政权之际,向张索取满蒙权益,遭拒绝。 为防止日本权益丧失,日本乘张作霖在京统治即将瓦解之际,加速掠夺东北权益。日本出兵山东,召开东方会议和索取东北权益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中国民众迅速掀起反日斗争。 日本公使芳泽谦吉与张作霖多次交涉,张作霖假装糊涂,借东北人民反日浪潮的挡箭牌,停止了与日本人的交涉。 年5月,日本要求张在满蒙五铁路建设协定细目案上签字,张作霖借故推托,始终不肯签字。日使芳泽问张:“你们打得过北伐军吗?”张作霖说:“如果打不过他们,我们可以退回关外。” 日本人告诉张作霖,如果没有日本支持,张作霖就不能维持北京统治。张回答不能控制北京局面,就回老家:“关外是我们的家,愿回去就回去!” 芳泽又向张威胁说:“张宗昌的兵在济南杀死几十名日侨,你对此应负一切责任。” 张作霖答复,断难承认日本的“适当有效处置”,声明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盼日本鉴于济南惨案,勿再有不合国际惯例措置。同时发表宣言,指出日本此举违背华盛顿会议精神,欲以诉诸国际评裁。 张作霖执掌东北期间,与日本人不断周旋,维护国家主权,确实难能可贵。他与日本人既有矛盾斗争,也有互相协作,但在涉及重大主权问题上,张作霖不畏强权,坚决抵制日本,最终被日本所害。 (历史漫谈君·徽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ly/21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媒文章核潜艇,海洋中的无声威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