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历史全册重点知识整合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tslf/年1月 专业精致的教学资料,高效快捷的得分技巧 真实有趣的历史知识,实用可靠的教育方法 1、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领导者:玻利瓦尔(北)、圣马丁(南),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纪念:“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和国家“玻利维亚”。 3、印度民族大起义:年,英雄:章西女王。 4、彼得一世改革性质:地主阶级改革 影响: 积极: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 6、俄国年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容: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B、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 ①积极: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7、美国内战(又称美国南北战争,—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方种植园经济;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或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导火线: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9、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年),直接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长远影响:解放了劳动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0、评价林肯: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11、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后扫除了哪些障碍?各有何作用? (1)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美国内战:扫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2、美国内战的启示:①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②独立、统一是强大的前提。 13、日本明治维新(年)的根本原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性质:资产阶级改革(自上而下); 14、明治维新经济方面的内容: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最能体现改革性质) 15、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最深远) 16、作用(评价): 积极: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①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②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7、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理论基础: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扩张増强。 18、近代科学文化成就: ①牛顿(英国科学家):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年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 ③巴尔扎克(法国):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④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战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⑤贝多芬(德国、“乐坛雄狮”、“乐圣”):代表作《英雄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原本是为拿破仑而写的。 ⑥梵高(荷兰画家、“用生命作画的人”、“扑向太阳的画家”、“狂人画家”):代表作《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其中《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核心国:德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国:英国)。 形成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引发一战) 20、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6); 开始标志: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潜艇。 转折:凡尔登战役(年),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21、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领土争端;地区冲突;民族冲突等。 22、十月革命(又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年11月)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23、《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它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条约中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24、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25、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26、巴黎和会签订的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九国公约》(年) 27、《九国公约》的实质(后果、影响、对中国的影响):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8、华盛顿会议作用: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2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评价):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注定它不会长久。 30、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①都是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②少数大国操纵;③都损害了中国利益;④都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也产生了新矛盾。 31、新经济政策:年春,重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特点(“新”的含义):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2、一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3、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的公布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34、斯大林模式的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挤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5、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特点及对应的史实: ①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③由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胜利④由现实到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6、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甘地 ②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领导人:扎格鲁尔 ③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年):体现了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7、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包括:俄国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 3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①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雏形; ②拓展:17—18世纪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基本形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9、—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40、罗斯福新政(年)直接目的: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方式、实质):(新)国家干预经济。 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41、罗斯福新政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解决失业问题。 作用、影响: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 42、面对—年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解决办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①改革: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 ②建立法西斯政权: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43、20世纪,中、美、苏三国历史上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创新的重大历史人物、创新措施及创新的特点。 (1)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美国:罗斯福,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3)苏联:列宁,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4、年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45、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先后顺序:意大利(年)德国(年)日本(年) 46、在—年经济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德、日。 47、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全面爆发):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 48、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扩大。 49、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50、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作用(意义):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5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年7月—年2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52、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3、雅尔塔会议(年2月),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54、开罗会议:年11月,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年《马关条约》割占)等,必须归还中国。 5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 二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年9月9日 56、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不同点:①性质:一战: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②直接原因:一战:萨拉热窝事件;二战:—年经济大危机 ③双方:一战:同盟国与协约国;二战: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④时间:一战:—;二战:.9.1—.9.2 ⑤战后建立的组织:一战:国联(巴黎和会);二战:联合国(雅尔塔会议) 57、有损中国主权的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58、二战对中国的影响: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②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 59、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团结合作的史实: 政治合作: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②诺曼底登陆③波茨坦会议 军事合作:①雅尔塔会议②柏林战役③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60、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61、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62、冷战的表现: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③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3、冷战的根本目的:称霸世界;冷战结束:年苏联解体; 64、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65、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 ②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③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 66、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因素: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 启示:国际关系变化以国家利益为前提条件。 67、年,欧洲联盟成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68、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69、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美国的援助;②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70、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标志: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为标志;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71、核心(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主要标志) 72、赫鲁晓夫改革(年):年失败。改革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73、勃列日涅夫改革(年):年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发展特点: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74、东欧剧变表现:①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③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75、苏联解体(年):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76、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①由空想到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③由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 ④由现实到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⑤由一国到多国: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⑥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⑦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77、万隆会议(年):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心,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78、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年,万隆会议召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79、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长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一战、二战。 解决措施:①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②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③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启示:①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政治前提;②要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统一、主权完整。 8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从英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81、联合国(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10):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作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82、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表现: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中国于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82、科索沃战争与伊拉克战争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 83、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形势: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84、“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85、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①环境: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人口增长过快等;②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地区冲突等;③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 应对措施:①加强国际合作;②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等。 86、20世纪后期政治、经济、科技新变化: ①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②经济:经济全球化;③科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声明:图文、视频源于网络,只为信息传递,公益学习。版权归原版权人所有,若有侵权、使用不当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你在看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dx/16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1人死亡美国华盛顿特区大规模示威游行
- 下一篇文章: 优质课件陶扬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