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摩洛哥著名旅行家伊本·拔都塔曾说:“中国人是全人类手艺最高明、最有鉴赏力的人民”。青铜、玉器、瓷器、香道、茶道、丝绸、壁画、诗歌、戏曲、建筑……

多年来,丰富多产、绵延不息的中国艺术,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值得每一个人中国人去了解和探究。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讲中国艺术的书,要么是严肃的论文合集,要么是陈旧的教科书,好书太少。中央美术学院郑岩教授曾“吐槽”,收到的两箱子美术史书籍里,至少一半作品的结构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一部结构清晰、观点新颖、内容翔实、平易近人的中国艺术普及书,太有必要。

不妨读读这本《中国艺术与文化》。

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诸多高校的艺术教科书,由美国知名汉学家杜朴和文以诚花费数年写成。

杜朴,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和考古系教授,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美国许多以收藏中国艺术著称的博物馆,都曾邀请他去做讲座。

文以诚,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擅长中国宋代至今的艺术研究,著有《自我的界限:—年的中国肖像画》一书,是中国艺术文化会议和论坛的常客。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怀着满腔热情,对中国艺术做了个百科全书式的解读。

从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和琢玉文化,到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影像、装置和行为艺术……不同时代、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艺术,在他们笔下一一重现。

说起这本书的写作原则,作者说:

“我们希望本书不是博物馆中孤立杰作的展示,而是一部与社会、经济及广泛文化领域密切相连的艺术史。”

因此,他们打破传统艺术史教材按类型、朝代叙述的常规模式,将目光更多地放在社会文化上。

在他们看来,一座建筑,一件文玩,一页尺牍,都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思考,是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精神积淀。

最初的村落社会、城市和生活方式、宫廷文化……女性主义、先锋艺术,书中按照不同的文化主题,对中国艺术进行解读。

不死板传达固有的知识,而是用开放的视野,让你在领略作品之美的同时,知道它们背后的社会观念、文化价值、风土人情,最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是艺术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更是给所有中国人的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年中文版首次面世,获得好评无数,豆瓣评分高达8.7。年,编辑团队在原版基础上,更新了大量彩色插图,对排版和内容也做了细致修改,让它更加好读好懂,赏心悦目。

今天,全新修订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在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新版本共有幅配图,生动地展示了多年来中国艺术文化的变迁,颇具收藏价值。

图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珍贵罕见。

有读者甚至直呼“简直是把博物馆搬回了家”!随书赠送藏书票8张,画的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藏书票是一种微型版画,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起源于欧洲贵族,约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

一套8枚,装在半透明的封套里。

每一枚以一位人物为主,或怡然弄琴,或举樽痛饮,或闭目养神,或鼓琴高歌,恣意纵情,闲适潇洒。

你可以将名字写在藏书票上,贴在自己的藏书上,文雅有趣。《中国艺术与文化》,现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限时特惠价¥(日常销售价¥)

9月16日23:59特惠结束

为什么要读外国人写的中国艺术史?看到别人眼中的中国

历史学家朱维铮曾打过一个比方:

想象中国是仅有一个窗户的房间,外国学者只能通过窗户看里面,而中国的历史学家在屋内,似乎洞察一切,但唯独不知道这间房间坐标何处。

而外国汉学家,能告诉我们房间的位置。

这本书就以另辟蹊径的写作方式和研究视角,让每个中国人都看到更全面的中国艺术,在中国读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利玛窦与徐光启肖像》现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讲到宫廷画家时,作者借《利玛窦与徐光启肖像》这幅作品,让中国读者看到17世纪欧洲对中国的印象。

在这幅基尔谢的作品中,利玛窦(左)和徐光启(右)的服饰、动作都及其相似,墙上还挂着圣母子画和中国书法,反映了当时欧洲传教士和中国士大夫的相互认可。

由这幅作品,作者延伸出当时的历史背景: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晚期,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十分推崇。中国被描绘成一个哲学家的国度,由依据美德而非血统遴选出的学者治理国家,公共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一切都处于似乎遵循自然法则的开明专制的治理下。这些对中国的想象难免掺有理想主义色彩,但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巨大魅力。《中国艺术与文化》,现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限时特惠价¥(日常销售价¥)9月16日23:59特惠结束

在对中国艺术的解读中,女性角色常被忽略。

特别是在传统父权社会,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大多是陪衬,她们的喜怒悲欢鲜有人







































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1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