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权,机器人是否应该也有某种类似于人权的权力(姑且称之为机器人权)?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大众认可的标准答案,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机器人是否值得拥有机器人权。以年最先进的机器人来说,我想多数人对于将它关机,不会有丝毫犹豫,就像我们可以毫不在意地任意关掉(或开启)计算机。

也就是说,当前最先进的机器人还没有先进到需要我们去担心关机是否影响它的生命。但是未来呢?当,譬如说,一万年之后(或许不用那么久,说不定一千年之后即可?)的机器人,已具备人性(我稍后会讨论出现这种状况的机率),那时人类应该允许机器人拥有机器人权吗?

一、科幻思考

对于这个假设性问题,好莱坞已经给了答案。我们所能想象的状况,已经出现于很多的科幻电影里。有一类情境相当常见,让我举几部很好看的片子为例来说明。

ExMachina(人造意识,也译为机械姬;据说拉丁文片名本意是来自机器)。片中的女机器人在主人的设计下,已经具有足以通过图林测试(TuringTest)的智能,但是她还进一步发展出主人所不知的自主意识,最终为了自由而杀死把机器人当作娱乐工具的主人。

BladeRunner(银翼杀手)。此片的机器人是仿生人,在外貌、语言以及行动上,与人类没有区别,和ExMachina中的机器人相比,好似更加先进,然而其机器人本质还是可以被一项对于情绪反应的测试揭发,片中机器人当然也被安排会为了避免被退休而杀人。

I,Robot(机械公敌)。片中机器人在外貌上,与人类有明显区分,它们被制造来服务人类,有远超越人类的体能,因此必须遵循艾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此片也一样,让机器人产生某种程度的自主意识(主角机器人甚至会做梦),以及与人类的冲突。

以上三部科幻片的共同点是人类制造出的机器人终究会产生某种具自由意志的心智,并且会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抗拒人类的宰制。这种觉醒、反抗、胜利三部曲的故事也广为其他科幻电影所采用。事实上,这样的套路也出现在非科幻的一般剧情片中,大约是这种励志招式符合某种人类的心理需求,所以很受欢迎。

总之我们从机器人科幻片学到了两件事:一是我们与机器人的关系取决于机器人能否产生自我意识(心灵),而且大家愿意相信机器人应该终究会具有这样的能力;第二是对于我们应该赋予机器人,多少机器人权的问题。

无论我们如何操心,恐怕不是重要的事,因为就如人权是争取来的,不是靠施舍的,机器人权的内涵还是由机器人决定。不过这两点若真要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可以质疑的地方非常多。科幻片中人类制造出的机器人终究会产生某种具自由意志的心智。

二、争论纷纷

机器人适用心物二元论还是原子论?首先,到底什么是机器人?对此我一直没有下个定义,因为不需要:大家都很清楚机器人尽管在外型与行为上,有很多种类,但一定都是人造的。所以机器人就是人造人(或人工人),是人类用材料制造出来的。

所谓的材料就是物质,物质拆解到最后,就是各种原子罢了。所以机器人都是原子组装出来的。但是人类不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吗?为什么人不是机器人?或者,人其实也是一种是机器人?也就是说人也不过是一群原子依据某种明确的指令(程序、算则)在运行罢了。

然而自古以来,不断有哲学家怀疑这样的看法,因为大家想不透在这样的假设下,自由意志(俗称灵魂)如何能够出现?如果不行,也就是说灵魂这东西和物质属于两个范畴(即所谓的二元论),那么人当然就不是机器人了:人有灵魂,机器人没有。

但是自古以来也有不少人不相信二元论,例如古希腊的原子论者就不相信有独立的灵魂这回事,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HenriBergson)的话说,原子论者相信的是身体、灵魂、所有的物体以及世界,都是由原子所构成的。

自然现象和思维都只是原子的运动而已。一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由原子、原子之间的真空(void)、以及原子的运动所组成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如果原子论终究是对的,那么人便只是一类较高明的机器人罢了!

那么到底二元论与原子论两者间哪一个比较有道理?自近代科学出现以来,由于物理、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快速进展,众多科学家自然地认为原子论的观念是一件合理的假设。理解意识如何出现在脑子里,于是成为众多研究的目标。

三、认知实验

美国哲学家瑟尔在年提出一项想象实验,试图证明意识绝不是物质加上(计算机)程序就能产生的,具体说,即计算机不可能具有思考能力。这个想象实验一般称为中文房间论证,让我用一个不同于瑟尔原始版本、但我想仍不失其意的简化版来说明这个论证。

设想在某房间里有位美国哲学家,他不懂中文与日文,但是能够依据指令行事,房间里有个数据库,里面有一份中日文字对照表(对哲学家来说,这里的中日文字都只是奇怪的符号而已)及一本以英文写的中日文语法规则簿(即中日文字对照表内符号间应遵循的关系)。

我们将一篇中文文章送进房里,这位先生就依据房间里的数据库,将这篇文章翻译成日文,然后送出房间。房间外的人会以为这篇文章是房间内有位懂中文与日文的人所做的翻译,但是瑟尔说房内的哲学家根本不知道他所经手的文章在讲些什么。

以行话说,瑟尔想示范的是掌握了语法,不意味就了解语意,而不了解语意就谈不上认知与思考。总之,瑟尔的重点是知道依据明确的规律来操弄符号。尽管有翻译的本事,但仍不具认知、理解与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他不相信计算机(AI)能够导致意识与心灵。

瑟尔的讲法引发大量评论,有人主张自由意识根本是个幻觉,也有人主张人脑与计算机有根本差异等等。在我的简化版本中,瑟尔的想象实验假设了机器翻译是行得通的,不过长久以来,机器翻译其实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然而近年来由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方法的出现,机器翻译的水平已经颇为可观,尽管还算不上完美,但是已经不像更早些时,译文漏洞百出,明显就不是人为的。同样地,深度学习也让计算机下棋的功力,远远超越人类棋手。

对于意识等抽象概念的探讨,如果没有具体的例子作为对象,容易流于空泛,莫衷一是。目前在人类之外,什么东西可能拥有某种程度的意识?动物是个明显的答案,无怪乎科学家与哲学家对于动物的心智很感兴趣。

不过动物心智也不容易捉模,相关意见也一样纷杂。据说,主张心物二元论的笛卡尔就认为由于动物没有语言能力,因此谈不上具有心智,不过我想很多养过宠物的人恐不会接受这个见解。我自己虽不养宠物,但全然认同(起码有些)动物是具有心智的。

我在过去五、六年间,迷上了在YouTube上观赏对于白头鹰(baldeagle)的巢24小时全天候(晚上有红外光夜视)的实况转播。简单讲,整个情况就像电影TrumanShow(楚门的世界)的白头鹰版,除了白头鹰的真实生活比虚假的楚门世界要有趣太多了。

白头鹰是美国国鸟,曾一度列入濒临灭绝物种名单,后来在种种保护措施下,族群数量才逐渐回升。白头鹰是美丽的大型鸟,位于食物链顶端,有王者气质,令人着迷。现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位于世界各地的这种称为白头鹰巢实况监视的YouTube频道,我最早看的是一个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巢。

多年来,有一对白头鹰固定在那里筑巢、育(鹰)婴,人类鹰迷们分别称公、母鹰为总统先生与第一夫人;它们每年秋季回到这里,修整离地数十公尺的巢、交配、产卵、孵卵、抚育幼鹰,直到幼鹰于初夏可以自行飞翔离巢。

对于我这样刚入门的观鸟人,白头鹰的一切生活习性都很有意思。例如,幼鹰一但接连破壳而出,残酷的手足竞争立即登场,父母不会介入这种天生的竞争,弟妹在受到兄姊的压制之后,很快学到要避开对方的攻击,并且如何在适当时机,迅速从父母口中抢到食物。

又例如,公鹰规律地猎捕鱼、松鼠等动物回巢,转交母鹰喂食幼鹰。还有令我特别讶异的,父母会在下雨(雪)或大太阳时张开翅膀护着幼鹰。观鹰久了,我发现自己能够预测老鹰的企图,或者说可以领会老鹰在想些什么、在动些什么心思。

老鹰尽管没有语言,但是能够发声呼唤、警告、恐吓其他老鹰或其他生物。我一点也不怀疑白头鹰具有某种程度的心智。为什么白头鹰能够具有心智,而机器人没有?这就是当代心智研究的基本问题。我猜测关键在于演化与成长历史:白头鹰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而产生的物种,从出生至独立成熟也有个成长过程,而机器人却不是如此。

四、总结

动物应该拥有生存权,尤其是那些我们觉得具有某种心智能力的动物,这是很多人认可的事。白头鹰的生存受到保护,数目也逐年增加,爱鹰人士都很高兴。但是如果白头鹰的数目因为保护而过度增加以至于影响了人类的利益呢?是不是白头鹰的生存权也应受到限制呢?总之,动物权的范围操之于人类。

机器人目前的处境还远在动物之下,我看不出机器人如何能够因产生心智而改变这种状况。即便机器人因本事提高,让我们将它们如同白头鹰看待,它们生存权的范围大小,仍是取决于人类,除非它们的聪明才智超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2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