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6223398.html

文/程兆民

u

读者朋友,您好。本周朋友向我推荐一了一本书,《行动的勇气:金融风暴及其余波回忆录》,这本书的作者,是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书很厚,我断断续续地看完了。

年到年8年的时间里,伯南克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负责制订美国的货币政策。在此期间,美国经历了年金融危机,伯南克一度站到危机的风口浪尖上。这本书详实地记录了伯南克应对危机的决策过程,剖析了他面对危机的心路历程。书中既展现了伯南克面对危机时立即行动的勇气,也有这位学者型中央银行家对华盛顿政治漩涡影响经济决策的反思。可以说,这本书给我们观察美联储的运作模式提供了绝佳的材料。

伯南克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在进入美联储之前,已经是知名的学者,为了成为美联储理事,他放弃了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机会。伯南克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位药剂师的儿子,犹太人的后代。他读书成绩一直很好,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读博士期间,伯南克的研究方向是: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读这本书时,我经常感叹:伯南克是如此自信!从书中的行文可以感受到,伯南克对自己的理论研究自信心满满,刚进入美联储做理事时,即使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理论上他也不买账。

历史是如此偶然。正是依靠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正是靠着研究大萧条的关键这一招,伯南克得以成名,并登上了美联储主席的宝座。

历史又是如此巧合。一位曾经专门研究大萧条的学者,不得不直面几十年一遇的年美国金融危机。在回忆这次危机时,伯南克一直为自己行动的勇气而自豪。这本书的封面印着这句话:在所有危机中,都会有两类人,勇于行动者以及惧怕行动者。

是历史成就了伯南克,还是伯南克面对危机时创造了历史?这本身有很大的争议。但伯南克的回忆录让你感受到一种言之凿凿的观点:伯南克是自己成就了自己,因为伯南克勇于行动,善于抓住每一次机遇,也敢于直面眼前出现的危机。

美联储主席的职位,位高权重。因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联储既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也间接起到了世界中央银行的作用。当然,美联储的首要职责,还是维护美国国内经济的稳定。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依据两个目标:一是充分就业;二是物价稳定。

世界是复杂的,经济的运行同样复杂。对于这一点,投资大师巴菲特和芒格经常持不可知的态度。他们花很多时间思考,决策好之后才行动。在巴菲特和芒格看来,聪明人经常犯错误,如何避免做蠢事才是最重要的。

美联储主席的风格,与巴菲特的风格完全不同。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似乎都认为自己握有掌控经济命脉的钥匙,他们经常预测经济走向。格林斯潘靠预测经济起家,《行动的勇气》书中写道,格林斯潘采取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自下而上的预测方式,他会定期思考数以百计的小信息,然后再总结出大趋势,换句话说,格林斯潘注重先看树木,再看森林。而伯南克自己倾向于首先着眼于经济发展指标的整体情况,先看森林,再看树木。

书中披露,美联储主席的工作办公桌上,安装着彭博资讯终端,这意味着美联储主席经常观察美国股市行情。

读完《行动的勇气》这本书,我发现,美联储,对于通缩这两个字,害怕的很。为对抗通缩,伯南克这样的中央银行家,事实上接受了弗里德曼的“直升机撒钱”的货币理论。我意识到,理解世界经济的运行方式,必须对美联储的行为模式有所理解,而不是直接判断其对错。

伯南克在一次演讲时曾这样讲道:美联储应该采取一切可能方法避免通缩的发生,如果通缩发生,可以采用极端策略,即大范围减税与央行增发货币相结合。他认为这一路线图的终点是央行直接向实体经济投放流动性,在实体经济中直接创造需求,从而实现高速增长。

这一理论来源自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被称为从直升机上撒钱,伯南克高度认同这一理论。在一次演讲中,伯南克说,我想告诉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弗里德曼的妻子):关于大萧条,你们是对的,我们的确难辞其咎,我们非常抱歉,但多亏了你们,我们不会重蹈覆辙。正是这样的观念,激励着伯南克信心十足,在面对危机时全力行动。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影响到美国每一个人,也会影响到全世界市场。伯南克的回忆录,为我们看清美联储的运作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经济有繁荣时,经济也会有衰退时。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现代的中央银行家们,在政治压力和复杂的金融系统面前,尤其在人们的脆弱性面前,已经无法忍受通缩的出现。恰如一个人无法忍受病痛一样,中央银行无法忍受通缩,只要经济一有通缩的苗头,中央银行会马上释放流动性,托底经济成为首选。

直升机撒钱的理论被全世界各国所采纳,这是每一个投资者必须面对的现实世界。

美国为什么现在要选择加息?美联储为什么现在要收缩资产负债表,回到年,你就会明白这一切。但一眨眼,8年已经过去了。

读完《行动的勇气》,仔细领悟美联储的运作模式,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金融世界。伴随着银行信贷的扩张和收缩,危机经常会出现,但在央行托底的情况下,危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大萧条也不会再发生。对投资者来说,每一次危机都是机遇。

伯南克认为,导致年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发因素,最显著的两点是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但是这场危机导致美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金融代价,主要原因在于恐慌本身,可以说,恐慌造成的代价不会小于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造成的代价。

遗憾地是,恐慌的背后,是人性,这无法度量。

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国际集团,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些公司,都是当年次贷危机和房价泡沫中悲剧的主角。

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房价泡沫,成就了少数人。《大空头》电影里,那四位特立独行、做空市场的投资者,是少数赢家的缩影。

今天如果你回看年美国金融危机,你会发现,在伯南克上任美联储主席之前,格林斯潘推行的低利率政策,政府监管部门对华尔街投行以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放纵,导致了次贷产品的泛滥,各种因素最终强化在一起,刺激了美国信贷的繁荣,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危机,成就了伯南克。经济学的理论统治金融现实世界,这并不奇怪。

我感兴趣地是,每一次危机,都为那些独立思考的投资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当这种机会来临时,你会拥有行动的勇气吗?

参考资料:《行动的勇气》本.伯南克著

程兆民:财经记者、价值投资者、多学科思维模式倡导者。喜欢阅读,执着于传播科学精神,探究投资真谛。

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1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