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日,由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发展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组举办的中国发展经济学前沿暨学术热点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同步召开。

上午,三个平行分论坛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全国高等院校的数十位老师作报告和论文研讨,数百位学者在线观看。会后三位主持人作分论坛总结,表示研讨论文选题紧扣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交流充分深入,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下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会议室举行嘉宾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华文摘杂志社、管理世界杂志社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作学术报告。

第一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管理》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建丽研究员主持。

(刘建丽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副主编张其仔研究员致辞。他立足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发展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阐明了办会初衷,回顾了办会历史,指出所主管的三本国家级学术刊物非常重视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也希望能够通过举办发展经济学研讨活动推动杂志的发展。同时,对上午分论坛的各位报告嘉宾的精彩学术分享表示感谢,希望大家下午继续开展更加充分的学术交流,为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和改革发展实践献计献策。

(张其仔副所长致辞)

接下来进入嘉宾研讨环节。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郭熙保教授以“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考”为题讲了三个问题。

(郭熙保教授作报告)

第一,发展经济学的本质特征。

(1)当代西方主流发展经济学微观化倾向反思。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展经济学微观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其显著标志是随机对照实验方法(RCTs)的流行,已成为发展研究的主流。随机对照实验方法被誉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场革命,即所谓的“实验革命”。三位经济学家因为创立了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在去年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使这个方法的学术地位达到了顶峰。学术界对RCT方法的赞誉很多,当然也有批判。

(2)发展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RCT方法是一种评估微观发展项目实施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确很重要,对于评估一项政策的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但是RCT方法是一种技术、而不是理论。它不可能解决发展经济学所有的问题,甚至某些关键的问题。把它誉为是对发展经济学的一次革命,使发展经济学进入全新的时代,有些言过其实,甚至完全是误导的。它把许多年轻学者引导到去做微观问题,热衷于田野试验,而不是从根本上思考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使发展经济学研究走入歧途。

我认为,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本质上具有宏观性、动态性、结构性和综合性特征。

首先,发展经济学本质上属于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它要理解和解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当然,摆脱贫困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但是它要摆脱的贫困是整个国家的贫困,而主要不是指某个群体的贫困。至于国家内部某个群体,如最低收入阶层如何脱贫问题虽然与发展也有关系,但它主要是个社会产品的再分配的问题。脱贫当然很重要,但是只有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蛋糕”做大,才能使一些低收入人群具有脱贫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一个国家本来就很穷,采取任何怎样的实验观察,最后也没有资源来为他们脱贫提供物质基础。我国扶贫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持续的高速长带来的财富增加,为减贫脱贫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这是我们能够取得反贫困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当然,这不意味着消除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不是发展经济学关心的问题,而是说它不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把发展问题等同于反贫困的问题是对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严重偏离和误导。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研究微观化,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基本上是针对某部分人群,譬如贫困者、儿童健康、教育、妇女权利等。总的说来,微观分析成为了主流,以至于发展的真正问题被遗忘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微观化倾向是因为西方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提不出更好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转而研究微观领域的问题。的确,发展经济学研究需要微观基础,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1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