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上海交通大学仰志斌副教授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发展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是克服单结电池肖克利-奎伊瑟效率极限的重要途经。上海交通大学的仰志斌副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有效地扩宽了电池的吸收光谱并降低了电池的热弛豫损失。我们邀请仰志斌副教授为读者分享他的人生经历与科研心得。 仰志斌,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华东理工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年在复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彭慧胜教授),-年间,先后在美国的华盛顿大学的AlexKYJen课题组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黄劲松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底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仰志斌主要从事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应用,迄今已在Nat.Energy,Nat.Commun.,Adv.Mater.,Angew.Chem.Int.Ed.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总被引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1项,其中10项已实现技术转让。曾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青年化学家奖(),美国华盛顿州研究基金会创新研究员(),美国材料研究协会(MRS)优秀博士生银奖(),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课题组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 仰志斌:目前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柔性光伏模组和室内光伏三方面。我们在做一些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在广泛与产业界进行合作,努力把光伏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结合起来。非常欢迎对我们的研究感兴趣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来联系我们。 Q:您在Wiley旗下的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哪篇论文让您最为欣赏?为什么? A:我个人比较喜欢年在期刊AdvancedMaterials上发表的关于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文章(Adv.Mater.,28,.)。我们知道,多节叠层太阳能电池是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极限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在年之前,所有报导的窄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均低于10%,无法胜任叠层太阳能电池中窄带隙子电池的性能要求。当时,我们一方面通过在钙钛矿成膜过程中引入反溶剂法制备出了高质量的薄膜;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了窄带隙钙钛矿能级下移的现象,从而通过能级匹配实现了空穴载流子的的高效传输,最终把窄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到了14%以上,并制备出首个四电极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19.1%)。该工作的发表,使制备高效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成为可能,引出了后续很多关于窄带隙钙钛矿电池和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Q:在美国(西雅图、教堂山)五年的工作经历为您的科研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A:在多个大课题组的研究经历,让我有机会和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科研人员进行较长期的学术交流,看到了他们对科研不同的理解和探索方式,从而拓宽了我的学术视界和科研品位,为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带来很大的帮助。在生活方面,看到了各类美国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理解。 Q:在您的人生经历中对您影响较大的人是谁? A: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我的博士导师彭慧胜教授,他是我走上学术道路的领路人,他很擅长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从他组里毕业出去的学生,很多都走上了学术道路,我也是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慢慢产生了对科研的兴趣,从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Q:您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A: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我最看重的是学生对研究探索的热情,知识可以现学,但科研的热情很难培养;在性格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是比较有耐心,毕竟科学研究中处处会碰到困难,只有有耐心地人才能去一一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 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打牢基础,科研没有捷径,开展研究不要去取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扎实的基础,往往可以厚积薄发,提高职业生涯中后期的高度。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勤于思考,当你持续地去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总能够有新的理解和答案。 Q:科研工作之余,您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A:对于生活和工作,其实非常难以平衡,如果想在科研中有所建树,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平衡生活,我会尽可能地提升工作效率,把工作留在学校完成,给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边界。 我最大的爱好是篮球,一般每周都会和同事或者学生打一场球,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也可以释放一下工作带来的压力。(文章转自Wiley材料科学期刊中国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22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宇宙中的生命天堂无处不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