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20.html

卷首语

“五四”,是奋斗的号角;榜样,是青春的华章。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青团绍兴市委、绍兴市青年联合会开展第四届“绍兴青年五四奖章”选树活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用奋斗之路书写无悔人生。绍兴青年推出全新栏目——《青春榜样说》,学习身边各行各业的青年榜样,细数他们负重蝶变的耀眼青春。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第四届“绍兴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安原。

年10月1日,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李安原副教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首次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这是绍兴地区高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这个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

这项研究成果,首次从试验的角度验证了地球表面颗粒物质(碎石、土壤颗粒等)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会自发分类、聚集形成多种有序的空间图案,并发现了驱动地貌系统中韵律性图案形成的自然法则——自组织中的新型“相分离”机制。该研究设计的新型试验系统和构建的理论体系不但能重现我国青藏高原、南北极地区,甚至火星地表的微地貌特征,也能从地貌结构角度推测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团队成员有望通过进一步改进试验系统,收集更多高精度火星地表形成数据,开展火星冻土环境、地貌演变、物质运移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服务于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

时光回到年,李安原还在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导师牛富俊教授在一次野外调研回来后,给大家分享了一些野外考察照片,并提出了一个问题:青藏高原有些地表分布着许多由碎石组成的规则条纹状、环状空间等规则几何图案,像是人为摆放的,可这些地区人烟罕至,这些规则有序的图案是如何形成的?

面对导师的提问,李安原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这类规则有序的图案在地貌学上叫分选地貌,是由沉积物颗粒在外力作用下分选导致的。然而,这些分选地貌如此广泛地出现在地球表面,是否暗示着大自然中存在统一性的法则?由于条件限制,李安原当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年,李安原博士毕业后来到绍兴文理学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两篇关于贻贝空间自组织的论文和他在博士期间做的研究擦出了灵感的火花:也许,地表的颗粒物质自组织运动过程也存在类似的机制?基于这个超前的想法,年李安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获批,踏上了探索之路。

开始阶段,受研究方向和试验条件限制,探索进展缓慢。李安原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外其他高校,除了定期和博士导师牛富俊教授汇报进展之外,还尝试主动联系贻贝自组织系统的主要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刘权兴教授,日本筑波大学NorikazuMatsuoka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BernardHallet教授等,汇报了自身的相关科研进展和思路。几天后,李安原分别收到了几位教授的回信,均高度评价了其前期工作,认为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表达了十分愿意开展合作研究的意向,并邀请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NigelGoldenfeld教授,荷兰皇家海洋科学院JohanvandeKoppel教授等共同参与此项研究。

多位知名教授的加盟,大幅度提高了项目研究进度。但受试验条件的限制,绍兴文理学院尚无继续开展相关验证试验的设备,研究再度停滞。在学院和系部领导支持下,年,李安原来到了设备更为领先的日本筑波大学开展相关试验研究,一步步验证之前的想法,一个全新的地表颗粒运动自组织机制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年初,李安原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相关科研成果也最终登上了世界顶尖学术期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jp/2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