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www.csjkc.com/yydt/1130.html

首先是资本主义的原始阶段,也称古典资本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内部,资产阶级通过“立马”的手段,把大量农民从对土地的依赖中赶走,变成了产业工人,也释放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于产业发展。主要是扩张殖民地,掠夺资源。《资本论》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大类。当时土地以外的机器等资本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秘密”和规律。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本家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来榨取剩余价值,出现了大量的血汗工厂。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寡头和垄断,进行野蛮的侵略和掠夺,获取超额利润。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大航海以来的第一波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对内剥削,对外侵略,这是原始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野蛮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进入改良社会民主资本主义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民主思想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资本主义改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革命。资本主义的野蛮生长导致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矛盾的加深,巴黎公社运动的出现和工人阶级无休止的斗争。第二次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应该让人民参加战争,当战争炮灰的时候,他们应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战后,他们不得不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以维持社会稳定。第三是对外推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从外部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强大的改革压力。

第三阶段是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阶段。其主要标志是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美国里根执政,开启了美欧宏观政策调整的新时期。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等理论流派相继出现。减税、放松管制、减少政府支出成为主流政策,形成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大家批评当时的政策是“劫贫济富”,即试图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同时减税、放开管制。里根政府实施了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的政策,但由于福利制度的僵化,这为后来的高赤字、高负债问题埋下了伏笔。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镇压工会,打破当时英国社会工会对政治权力的牢牢控制。此后,尽管英国工会仍然存在,但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它们开始衰落。在此期间,德国也开始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政治生态开始向右转。

这期间,世界上发生了两件相隔10年的大事:一件是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另一件是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苏东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也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通过自身改革努力,开始积极、逐步、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的变化,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发展。

中国抓住了这一轮全球化的机遇,逐渐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这波全球化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达到顶峰。此时的世界市场已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市场,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与此同时,新技术革命悄然拉开序幕。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普及,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三次高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极必反。首先,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然而,真正的、深层次的、全面的、系统性的危机在大约10年后出现,经济全球化本身也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和挑战,出现了“反全球化”“反全球化”“脱钩”“平行体系”等论调,并迅速渗透蔓延到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层面,逐渐成为新的主流和政治正确。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个原因是,从年到年的20年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东向西上升,由中向西上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这一进程正在加速。

从发达国家内部来看,它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扩张阶段美国中产阶级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工人。随着制造业的衰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中产阶级逐渐萎缩。财富分配不均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

技术进步推动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变化。世界经济经历了产业升级的过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根据传统古典经济学,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不包括技术要素。然而,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业态和增长动力。作为一个自变量,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此影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发达国家劳动力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普遍呈现下降趋势。财富创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正从以金融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向金融资本和技术精英共同领导转变。掌握技术,能搭建平台的人,成为成长最快的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与价值创造日益脱节,增长与就业日益脱节,财富分配不平等将日益严重,这将导致社会继续分化,发展加速。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早期的全球货物贸易导致了生产的全球分配,这意味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定价不再由一个国家决定。认为经济学的价格是由边际决定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均衡。发达国家的工资增长和停滞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直接相关。此外,中国在许多行业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发达国家不再拥有独家定价权,全球价格水平正在下降。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将通货膨胀率提高到接近但不超过2%,但从未实现。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降低了全球价格水平。这是全球化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全球延伸,全球产业转移促进全球就业和财富转移的反映。

此外,还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具体因素不容忽视:

首先,产业工人正在减少。产业工人和工会曾在西方政党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产业转移,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劳动力萎缩,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传统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作业,组织纪律性强,工会覆盖面广,为其政治组织和动员能力提供了强大基础。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萎缩,产业工人数量减少,服务业从业人员大多分散,组织纪律性较弱。这意味着低收入群体的政治组织能力和政治动员能力大大削弱,难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和发挥统一的力量,自身权益也难以得到维护和实现。那些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客因此可以公开无视这一群体的利益和要求,而不用为此付出代价。

第二,左翼政党的转型,皮切蒂称之为“婆罗门化”。如今的西方左翼政党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左翼政党。以欧洲为例,以产业工人为基础的英国工党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欧洲大陆国家的大部分政治中间职位已经被中右翼占据。曾经,美国民主党的群众基础是工人和基层民众,而共和党的支持者是大商人和大资本家。现在这种模式被颠覆了。以失业中年白人为代表的底层阶级是特朗普和共和党在大选中最大、最稳定的基础,而“高层”的华尔街精英群体反而成为了民主党的支持者。美国新总统拜登将服务美国中产阶级、重塑美国中产阶级、扩大中产阶级群体作为其竞选和执政纲领中的核心政策目标。民主党认识到中产阶级是其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如果这个群体继续削弱,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民主党就无法有效执政,也无法在未来的选举中保持执政地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lg/2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