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准备一刷信条的你无剧透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http://m.39.net/pf/a_4582724.html 从今天起,《信条》就在国内正式上映了。 它必(已)将(经)在网络上掀起一股讨论的大潮。 温馨提示:一刷前先做足心理准备,因为—— 你可能从没见过这样的电影。 《信条》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第十一部电影长片。 作为影院、胶片与IMAX摄影机的坚定支持者,诺兰不仅把自己的最新作品锁定在影院首映; 而且他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也都赶在国内影院复工后第一批做了重映。 △我在影院复工后看的第一场电影就是零点场的《星际穿越》 如今在国内院线上,同时放着“诺兰时空三部曲”——也算是一种“奇景”了。 △“诺兰时空三部曲” 这除了是给影迷的福利,更代表了诺兰对电影院的回馈; 《信条》肩负着的是“帮助影院恢复,重振电影信心”的使命。 高概念迷宫型剧情你能相信吗? 我们为一个陀螺已经争论了十年;见证了哥谭市的人文主义精神;超越未来,进入高维空间;争分夺秒,多视角重回二战...... 今年,诺兰刚刚过完50周岁生日,这位“造梦大师”这次要带我们去哪里? 诺兰喜欢“假设式”创作法。 先有一个“假设”,然后围绕它去挖掘可能性。 比如《盗梦空间》假设了“人能进入另一个人的梦境、并植入想法”之后可能的情况。 这次《信条》的“假设”是: 如果科技足够发达,人类能控制时间的流向,让它从“向前流动不回头”到“往回流动”,人为制造出“时间逆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正反看都一样的“回文”TENET代表整个影片的核心概念,挑战你对世界的认知从一个简单的想法起始,然后开发出很酷的视觉来定义“时间逆转”。 在“逆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相反的。 比如我们在预告片看到的“用手把子弹从桌面吸上来”; 倒着追逐的车辆; 除了这些表象,人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哪些势力会参与这项技术的角逐? 我从小就喜欢谍战片,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让谍战题材更符合今天的审美、拥有更大的可能性……诺兰把“假设”、对未来的想象,和自己喜欢的题材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原创《信条》剧本的基础。 由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主人公”是一名特工,他在一次致命任务之后发现了“时间逆转”,和背后的神秘特工组织TENET。 △约翰·大卫·华盛顿演绎的“主人公”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极度克制,却有着相当细致的情绪表达,很酷很圈粉 △约翰·大卫·华盛顿(右)是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左)的儿子,虎父无犬子 为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人公”与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特工尼尔搭档,通过“逆转”来拯救世界。 △“主人公”(左)与蝙蝠侠、哦不,是特工尼尔(右) △科幻版英伦特工既视感 在《信条》中,主角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主人公”(片尾演员表里也是这么写的!); “主人公”从始至终与观众视角重合——从刚知道TENET时的错愕,到一点点学习关于时间的技术——你的困惑就是他的困惑,你心里的问题就是他会提出的问题。 一层层揭开《信条》故事的过程就像在玩游戏: 前半部分学习知识和技能,了解怎么在“逆转世界”生存,练习招式获得武器; 后半部分告别新手试炼,进入英雄模式,过关斩将打Boss。 这分钟绝对让你紧张到喘不过气: 世界观设定、庞大的信息量、高速推进的剧情节奏、不同角色的不同目标和立场,谁背叛了谁、谁又“双重背叛”了谁…… △《信条》人物海报集 尽管如此,《信条》的故事是完整而且自洽的。 一刷小建议:只要你顺着影片中设定的规则走,就能把主线故事看懂。 但若想得到更完整的体验,就需要通过洞悉无数诺兰精心藏好的小细节,才能揭开全部迷底。 《娱乐周刊》曾这样评价诺兰: 当更多导演还在充当画家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电影行业里的建筑大师。他构造影片,设计蓝图总是力求完美无缺,并沉醉于每个细节; 他追求自由,不同于头、身、尾的古典叙事逻辑,诺兰倾向于用自己独特的手法来构建叙述。 诺兰善于颠覆性地改变常识过程,以高强度、超理性的叙事手法为审美疲劳的我们带来了迷宫般的叙事体验。 《信条》把诺兰式叙事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它绝对是影史上最值得“多刷”(注意,不是“二刷”)的电影之一。 高影院奇观,“炸飞机”只是开始据媒体报道,《信条》制作成本在2亿美元以上。 即使喊一声“诺神”,这个数目对他来说也算是最高纪录之一了。 这些钱都花在哪儿了? 答:构筑一场电影院里前空前的奇观。 首先,《信条》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 诺兰和他的“御用“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不但改造了IMAX的镜头,让IMAX摄影机能直接捕捉到独特的“倒转影像”; △人物、动作、大小场面,摄影师霍伊特这次全部用IMAX摄影机拍摄 他们还把IMAX摄影机绑在车上拍摄追车画面,太奢侈了! 其次,因为诺兰追求“真实感”审美,不喜欢用绿幕做特效,所以一切场面都要求“真刀真枪”的拍。 剧组大费周章地在美国、英国、丹麦、挪威、意大利、印度、爱沙尼亚等多个国家取景拍摄。 △繁华都市里“蹦极” △华丽海面上“滑翔” 我们都知道,诺兰为了拍片中一个飞机爆炸的镜头,真的买了一架波音飞机就为用来炸掉。 △“一镜到底”炸飞机 加上为数众多的动作场面、刺激的公路多车追逐、超乎想象的时空正逆同框奇景…… △炸港口 △炸汽车 △炸大楼 这些努力(和经费)全都反映在影片画面里了。 分钟震撼的大银幕画面,让《信条》成为一个影院里的艺术品。 片中高潮部分的“时间大战”,恢弘却十分奇特,创意和执行完全可以载入影史。 △最后这段绝对不能剧透,拍摄和剪辑手法让人惊掉下巴 你看完一定不敢相信,《信条》这样一部视觉奇观,特效镜头连个都不到; 他自己的上一部太空科幻片《星际穿越》用了多个特效镜头;而《复仇者联盟》系列的3和4,特效镜头的使用量都在0个左右。 诺兰用事实证明了他对“实拍”的热爱。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信条》的配乐和音效。 汉斯·季默用低沉庄重的史诗般配乐帮诺兰打造出品牌; 但这次汉斯·季默并没参与,诺兰找的是80后瑞典音乐人——LudwigG?ransson。 Ludwig沿用了季默此前配乐的风格,但加入了很多电子元素,节奏感也更强,整体更有科技感,符合《信条》谍战与科幻的气质。 《信条》原声,一定要点开感受下??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或是五官周身的体验,《信条》绝对值得你跑一趟电影院! 《信条》再次证明了,没人能像诺兰这样思考和架构电影;更没人能用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拍电影。 《信条》是诺兰对自己的挑战,对“更加极致”的一次冲击; 还好我们有机会见证这个过程。 《信条》诺兰寄语中国影迷预告 加收藏或转发到朋友圈吧 本文为极客电影原创,欢迎转载加入社群/转载开白/文章投稿/商务合作欢迎添加小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ly/18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話説粗柳簸萁细柳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