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读
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在网站上给学生的建议:学好某事的关键在于重复。复习的次数越多,永久记住它的概率就越大。 我们平常接收到的头号学习方法都是这样:把注意力放在某些想要掌握的技能上,坚持不懈地一遍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读完《认知天性》这本书,你会对学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它由三位作者历经十年合作完成,马克·麦克丹尼尔和亨利·勒迪格三世是华盛顿大学心理系教授,也是记忆研究领域的专家;彼得·布朗则是一位擅长科普写作的作家。 书中的一些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许多教师相信,只要教给学生技巧,让他们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的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感觉到学习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和牢固。学习者学会检索式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回想事实,建立思维记忆网来取代传统的反复诵读是更加高效的学习。这点让我想起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有一个传统环节是给出关键词复述课文,是不是尝试画出关键词的mindmap再让学生复述会更加行之有效呢? 书中还强调了学习效果不完全被智力决定,还与学习方式相关。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在大脑和神经上都是有具体表现的。通俗一点说,就是大脑越用越灵活,不用则废。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动态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包括他们的智力水平,鼓励他们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间隔性重复阅读、检索练习、穿插练习和与已知信息进行关联,并且最后达到细化和生成,是对于学习者来说比较有效的学习模式。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运用这些模式,如学习到前后相关的内容,可以鼓励学生重复阅读,形成信息关联;检索练习可以用在考试之前的复习;穿插练习就是在帮助学生把不同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细化和生成最好是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的,进一步让知识成为自身心智模型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一再强调测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这里的测验是指的是学习者主动的知识检索和回忆,而非狭义的测验——考试。 END推荐阅读: 读书感悟 学习,从高强度用脑开始 好书共读 交谈——《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读书笔记 好书共读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考二三 好书共读 THE7HABITSOFHIGHLYEFFECTIVETEEN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ly/19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华盛顿队新名称及标志正式发布请叫我华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