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球化理想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什么
上一讲,我们探讨了一个问题:一个更现实的世界经济秩序是什么样的?我的看法是,无论“趋同论”还是“脱钩论”都有各自的问题,“竞争共存”是更现实的道路。 好,这个“竞争共存”听起来当然是非常美好的,可是真正实现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都知道,真正做事的时候,光有共识,还远远不够。就算中国和美国都下定了决心,咱们以后好好地做小伙伴,和平友好、互惠互利,一起拥抱光明的前途,可是,这个共识一落到行动上,难免就会出现各种动作变形,产生层出不穷的冲突、摩擦,最终导致目标坍塌。 那怎么办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得靠制度来解决,什么样的制度呢?我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方案,叫做“三足鼎立的双层治理体系”。通过这样一个全球的治理体系,来推动“竞争共存”的落地,从而实现新的全球化格局。 好了,这一讲,我就来给你拆解这个“三足鼎立”的全球治理体系,咱们来看看,这个“竞争共存”的美好愿望,怎么能够变成现实。 为什么“逆全球化”行不通? 这两年,你应该经常听到一种声音,说“全球化”正在退潮,甚至,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掀起了“逆全球化”的浪潮,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沼之中。 其实,这个说法不完全对,真正退潮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超级全球化”。 什么是“超级全球化”?你应该还记得,我们在第二讲学习了全球化的四个阶段。从年到年是全球化的第三个阶段,全球生产时代,而“超级全球化”就是这个全球生产时代的特征。 尤其是年前后,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它既是科技创新的领军者,也是全球 的消费市场,还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导者,而中国是 的生产国,南美、中东、澳大利亚等是资源国,这就形成了以“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价值链,还有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所谓“普世价值体系”。 但是,随着年 的爆发,这套体系也无以为继了,“超级全球化”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既然“超级全球化”无以为继,那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跟美国一样搞保护主义、走全球化的回头路吗?这显然行不通,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的第四个阶段,回不去了。 更好的方案,是顺应全球化的结构性转型,开启一个“新全球化”的时代。 乍一听“新全球化”这个概念,你可能会觉得陌生,所谓的“新全球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我看来,你只要抓住两个核心特征就行了: ,是科技创新成为全球化的核心推动力,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数字贸易比重大幅上升; 第二,是全球化呈现出“区块化”的特征,具体的表现,就是形成以美国、德国、中国为中心节点的“北美—欧洲—亚洲”的三个阵营,这也就是我在课程里经常跟你说到的“三足鼎立”结构。 只不过,之前我们说到的,都是经济、金融的“三足鼎立”,而这一次,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ly/19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拜登誓言遏制俄罗斯,打击通胀
- 下一篇文章: 无药可治抗疫到ldquo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