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本期观点:全球已进入气候变化新常态冬季呈暖北极冷欧亚型夏季频现高温热浪气候变暖正在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表现为冬季呈暖北极冷欧亚型,夏季欧亚地区年温度变化表现为高温热浪。1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气象局共同主办的专家创新大讲堂上,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关系和表现,并称全球已进入一个气候变化的新常态,有必要提出和建立新的适应战略和应对机制。年7月全球最高气温分布(单位:℃)及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站点分布(绿色圈)图片来源: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全球平均温度是确定和量化全球气候变暖演变特征的两个相互关联,但又表征气候变暖不同特征的关键物理量。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全球不同时间范围内平均温度表征,是包括陆地与海洋在内的整个地球在某个时段中所有观测站获得的温度测量值的时空平均值。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代表的是显著偏离气候平均值,发生概率很低的天气气候事件,但强度或变率很大,如暴雨、洪水、高温热浪等,经常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索马里卢格市洪涝受灾前(9月19日)和受灾后(11月18日)灾害监测图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分析显示,年至年,北极冬季气温上升比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快得多,而欧亚的冬季变得更冷,强降温事件频频发生。年12月至年1月,北极地区出现暴发性增温。在我国,年1月下旬出现的“超级寒潮”,气温0℃线南压至华南北部。夏季时段的高温热浪事件越发常态化,年6月1日至8月18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2.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3天,是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年高温日数仅次于年,比常年同期偏多3.9天。研究表明,历史的热夏或热年在今后20年对全球一半的人口将是一个新常态,且许多地区在今后40年将可能转入一个新的季节热气候态。年夏天波士顿、费城和华盛顿特区一度陷入高温紧急状态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全球观测系统表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其影响的严重程度,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不但发生了变化,未来还将随全球气候变暖的增加继续变化和增强。如果全球变暖能稳定在1.5℃,将明显限制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丁一汇强调,在全球气候变暖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显著影响我国诸多领域的安全。这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dx/2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