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环球时报》年度评选的十大新闻带你回顾。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这场危机正对全人类形成严峻挑战,在全球携手抗疫的同时,也有个别国家忙着“甩锅”,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从两岸关系看,年初就遭遇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大陆方面积极识变应变,让两岸关系仍保持总体稳定;苏莱曼尼被暗杀,美国与伊朗关系再度紧张,但很多人预想的战争被避免;英国终于成为首个“脱欧”的欧盟成员国,双方的“分手”谈判直到圣诞节前才达成,从而避免了“硬脱欧”的尴尬;抗议种族歧视的示威活动在美国引发骚乱;印军屡屡越线滋事,挑起中印边境对峙;香港国安法实施,让香港由乱而治的局面基本形成;年美国总统选举也因其史无前例的混乱而载入史册,特别是自年以来,出现第一位败选者拒不认输的局面;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完成和亚太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极大地提振了世界经济信心;多国加入月球和火星探测,而中国圆满完成的一系列航天任务更令全球瞩目……一年来,参与采访和报道这些大事件的《环球时报》记者也见证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年。即将到来的年会发生什么,可能都与年的这些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抗疫表现广获认可

1月1日,在年年底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贴出休市公告。2月8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环球时报》记者范凌志回想起今年2月中下旬去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出差时,当地人还“建议有病才戴口罩”,但很快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就因疫情发生改变。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北京时间12月30日,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万例。疫情大流行对人类生命安全形成空前挑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也让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众多全球性会议改为视频连线,东京奥运会等赛事宣布延期。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世卫组织多次称赞中国分享数据,多国与中国展开抗疫合作,美国一些政客却攻击中国,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受新冠疫情等负面因素影响,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复苏,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年底,包括中国在内,多国研发的疫苗开始大规模接种,给全球抗击疫情带来希望。

2美国暗杀苏莱曼尼中东局势持续紧张

1月3日,美军严重违背国际法,用无人机袭击的方式在伊拉克炸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誓言要对美国进行“严厉报复”。国际舆论担心本已紧张的美伊关系滑向战争。《环球时报》驻伊朗特约记者李睿在1月5日苏莱曼尼葬礼当天看到,伊朗全国沉浸在悲恸和愤怒情绪中,示威群众手举国旗和苏莱曼尼的画像,高喊“打倒美国”的口号。1月8日,一架从德黑兰机场起飞的乌克兰客机被伊朗军方误击,致使人丧生。紧张局势持续近一年后,11月27日,伊朗高级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遇袭身亡,伊朗指责以色列是幕后黑手。受国内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伊朗政府表现出极大克制,总统鲁哈尼强调,这是敌人故意要转移视线,在地区制造紧张局势。据记者观察,长期制裁严重影响伊朗普通民众的生活,许多人希望拜登上台后能恢复和伊朗谈判,重回伊核协议。但也有分析认为,美国不会轻易解除制裁,伊朗人更需要靠自己。

3民进党当局妄图“以疫谋独”华盛顿政客操弄对台军售

1月11日,蔡英文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出后,通过操弄罢韩、“反渗透法”生效、关闭中天新闻台等一系列手段,使岛内主张和平与两岸交流的声音逐渐失去平台。民进党趁机利用疫情继续实行“仇中亲美”政策,拒绝与大陆防疫合作,歧视台商、陆生和陆配子女,在“以疫谋独”和“以武拒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两岸交流陷入低谷。美国则通过派高官访台、派遣军舰和军机进入台湾海峡、年内6次宣布对台军售以及通过“台湾保证法”等手段继续深度介入台海关系,使两岸局势越发复杂。为讨好美国政府,蔡英文当局放开台湾对美国含瘦肉精猪肉的进口限制,引起民众强烈不满。长期报道台港澳新闻的《环球时报》记者吴薇表示,面对美台勾结,大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重挫“台独”嚣张气焰,遏制外部势力干涉,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和维护台湾同胞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帮助台胞、台企做好疫情防控,协助台商、台企复工复产。特朗普政府年内挺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遭到挫败,企图大选前在台海问题上制造所谓的“十月惊奇”也未能得逞。可以预见,年随着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中美关系竞争冲突的大格局不会改变,但台海局势将得到暂时的缓和。

4英国完成马拉松式脱欧欧洲权力格局面临重塑

1月31日,根据英国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结束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为避免“双输”局面,英国与欧盟在过渡期展开马拉松式谈判,竭力避免英国在12月31日“硬脱欧”。12月24日,双方就英国“脱欧”后的自由贸易协议达成共识。12月30日,欧盟方面先签署了与英国就未来关系达成的协议。年6月23日的脱欧公投,令英国社会随后陷入4年多的动荡期。《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纪双城认为,英国有协议“脱欧”,避免了国际市场陷入新的动荡,也让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dx/2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