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和日本为什么要挑战全世界发动
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18/4476482.html 这得从利益说起,因为所有的战争其最终目的都是利益之争。 不管是那一场战争,无论他的起因是多么冠冕堂潢还是多么荒诞不经,最后都会落到利益上。这些利益包括地缘上的、安全上的、经济上的、发展上的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隔时间不长,两场大战在原因上有相承性,结果上又高度相关,更加固化,所以要讲清日本和德国敢于挑战全世界的原因,就要先简单说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利益格局需要重塑,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生产率极大提高,但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需要广阔的市场,不断地生产需要工业原料,尤其是煤这样的能源矿产。于是一战前各国的势力范围在那些工业化程度比较好一些的国家看来,就显得有重新划分的必要,这是导致一战爆发最根本的因素。年普法战争以法国大败结束,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不但使德法两国更加对立,还使德国一下子成为西方国家眼里的另类和威胁。德国借助战后的得利,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和生产规模都超过了英国,并且在海外市场、投资、殖民地争夺、军事发展等方面与英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阿尔萨斯和洛林给了德国,在法国人心里那是锥心之痛,这是历史上一桩扯不清的事情,无论谁占有,对方都不能接受;在英国和美国看来,德国的势头太可怕了,不起眼的普鲁士居然重新建立德意志帝国,还占有了潜力无限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个欧洲能源中心,这里的煤矿就是进一步工业化的能源中心。有了这两个对立的矛盾体,于是欧洲其他各国就纷纷站队了,年,德国与俄、奥建立了“三皇联盟”,不过后来由于巴尔干半岛的关系,沙俄退出,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面对“三国同盟”的强大压力下,法、俄也分别调整其与英国的关系,相互都采取了一些妥协,年,英、法、俄结成了“三国协约”,欧洲的六个强国成了三比三的对立态势,互相交织争斗,处于一个不稳定平衡状态。最后,萨拉热窝的枪声打响,一战开打。三国同盟战败。 二、一战结束后的格局不平衡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世界体系是以“凡尔赛条约”和“华盛顿会议”等国际政治条约为主要框架组成的,被叫着“凡华体系”,但这个体系下的世界还是一个不稳定平衡的状态,甚至隐藏的矛盾比一战时更激烈尖锐。首先,《凡尔赛条约》主要目的就是要削弱德国的势力与国家实力。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散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德国还需要赔偿亿马克的战争赔款。 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是年11月12日至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实际上这是一战后的巴黎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个会议以美国为主导,当然写入了许多美国关心的东西,比如在太平洋遏制日本、限制发展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拆散英日同盟等等,这些都为后来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祸根。 对于德国,美国反倒没有太多约束,他们甚至不同意《凡尔赛和约》,美国认为这个条约是欧洲的麻烦所在,对德国过于苛刻,所以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后来美国对德国大力投资,促进了德国战后的经济发展和工业进步,让英法遏制德国的想法落空。后来人们对一战后西方国家的处理方式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停战”。 三、日本和德国为什么要挑战世界 1、德国不战则死,希特勒利用民粹 当《凡尔赛和约》内容传到德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一样地感受:愤怒和屈辱。这时的德国政府无论谁都不可能控制局势,德国国内民粹力量爆发,工人阶级和军人都不承认失败,他们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尤其是军人集团,他们在战场上拼命,战争局势虽然渐落下风,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他们不但觉得被欺骗了,他们还觉得是被出卖了。德国海军所有军舰以自沉的方式表达抗议与愤怒,使这种悲情在德国全国扩散、放大。一战时希特勒只是个上士,后来希特勒掌权德国军队无条件服从,许多一战时的将军都是二战时的主力,对希特勒言听计从,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临时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总理谢德曼辞职,他拒绝这个条约,还发誓说:哪个德国人签订这样的条约,手都会烂掉。年6月28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雷德里希·艾伯特被逼无奈决定接受条约,这也决定了魏玛共和国政权即将灭亡的命运。用民粹主义煽动人民、极具侵略性的纳粹政权顺理成章地上台。当时德国人就是认为德国即将灭亡,只有积极扩军备战,想办法推到重来才有一线生机。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并且当着世人的面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日本贪婪成性,利欲熏心 日本敢于挑战,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贪婪成性、利欲熏心。日本作为亚洲进入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他在亚洲基本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们还利用一战的机会,抢夺了大量的太平洋岛屿,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经济军事实力飞速增长,日本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实际上美国也看到了这些,他们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内容几乎都是朝着日本来的:关于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的处理,这是要日本把吃下的吐出来;关于限制海军的条约,就是不准日本再发展壮大海军力量;关于五国集团的成立,就是要拆散英日同盟;明确日本各岛地位,就是对日本抢占的南太平洋岛屿的不承认··· 日本国内自己的政策就是侵略扩张,他们对所有的利益都要抓紧,既想北进,又想南进;后来决定南进,但是北方的利益、中国的利益都不能放松。日本南进主要意图是看到南太平洋的战略位置、石油资源、橡胶资源。因为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如同今天的芯片产业一样,但是最有前途和利益的是石油和橡胶,这些还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还都是日本自己一点都没有的。后来美国对日本采取禁运措施,立刻就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想利用偷袭争取几年时间,先稳住南太平洋地盘,解决石油短缺的问题。 美国早在逼迫日本打开国门的时候就是个太平洋大国,他们原来是重视大西洋轻视太平洋,后来两洋并重,再后来更加重视太平洋,当然不能眼看日本挑战自己的地位和理由所在。一个霸道惯了,一个贪婪成性;一个善财难舍,一个利欲熏心,为了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政治手段无法解决,只好让“政治延续”——战争。 对于资本家如何看待利益、看待金钱,马克思说: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人性对利益如此,国家对利益更是如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20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选校前必读美国九大地区教育环境优势专业
- 下一篇文章: 二战全球大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北非及意大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