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学习材料类专业的考生这五所大学的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 哈工大焊接科学与工程系于年由苏联专家援建,是我国第一个焊接专业,第一个焊接师资研究生班诞生地,国家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专业。现有研究人员4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0人(博士导师21人),副教授15人,讲师7人,教师博士化率接近%。60多年来,焊接专业来为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了大批拔尖人才,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焊接系拥有我国焊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余平方米,拥有光纤激光加工系统、真空电子束焊系统、真空扩散焊设备、等离子体浸没注入装置、焊接机器人系统、搅拌摩擦焊设备等国内外先进设备50余套。近年来相继参加或承担了以“KM6”工程、“嫦娥”卫星、“神舟号”飞船返回舱焊接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国防科研课题、和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均科研经费接近万元。 焊接系与国内外许多学术、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体系,已与英国焊接研究所(TWI)、美国肯塔基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7个国外知名焊接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和长期合作关系,聘请本领域国内外著名学者任实验室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并与国外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向海内外学者资助与本领域相关的开放课题研究。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为毕业生获得有国际权威专业学会授予世界公认的国际专业工程师证书提供条件。 中国地质大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珠宝学院是一所经原地质矿产部批准设立的以培养高级珠宝专门人才、推动珠宝科技进步、服务珠宝产业发展为己任的高等学府。 年,学院与英国宝石协会合作,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珠宝鉴定师(FGA)培养体系,开创我国珠宝教育的先河。年,学院成功推出中国自己的第一个宝石证书和钻石证书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珠宝玉石鉴定师职业培训体系,创立了GIC品牌。至年底,累计来院学习GIC证书的已有3万多人次,学习FGA、DGA证书的也有一千多人次,学员遍布大陆地区各省(市、区)珠宝质检站及各大珠宝公司,乃至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珠宝产业界,被誉为“宝教摇篮”。 学院从年起承担宝石学方向的本科生教育任务,随后在国内率先陆续独立设置珠宝类本科、硕士、博士学科专业,系统构建培养各类高层次珠宝首饰专门人才的完整学历教育体系。目前,学院设有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国家级特色专业)、首饰设计2个本科专业,宝石学、材料工程(宝石材料)、设计学、艺术设计4个硕士学科/专业,宝石学1个博士学科/专业,其中设计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珠宝首饰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十分重视面向国际办学,自成立起即与国际主流的珠宝机构建立和保持着密切的教学、研究合作与交流。目前,已经与英国的伯明翰珠宝学院(BIAD)、伦敦创意艺术大学(UCA),法国的英赛克高等商学院(INSEEC)、雷恩商学院(ESC)、国家宝石学院(ING),美国的罗彻斯特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IT)、美国宝石学院(GIA)等世界著名学府的珠宝首饰教育机构,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进修、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产学研紧密结合、服务珠宝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是学院的鲜明办学特色。学院除了每年为行业培训和输送数千名职业技术能手外,还建有国内最权威的珠宝检测机构,在武汉、深圳、广州、竹山、宜昌等设有国家授权的珠宝检测实验室,为数百家珠宝首饰企业提供专业检测服务。学院研制生产的宝玉石鉴定仪器设备获多项国家专利,并销往许多国家和地区,饮誉国内珠宝界。学院主导的湖北竹山绿松石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项目已成为该县第一大产业、绿松石身价增长了数十倍,支持建成的湖北宜昌国际珠宝产业园每年有近50亿元的产品直接出口国际市场,积极促成的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武汉黄陂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于年9月建成投产,参与策划推进的“鲁磨路珠宝文化街”和“武汉·中国宝谷”项目(年10月正式启动)建成后将对湖北省、武汉市珠宝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 苏州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是苏州大学一所以精英化教育为特色的公办学院,是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携手共建的一所高起点、国际化的新型学院。年10月,学院成功获批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7所“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之一。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是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苏州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纳米产业的需求,依托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等学院(部)雄厚的科研和师资基础组建的国内第一家以培养纳米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院。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学院集合力量全力建设的唯一本科专业,“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唯一一个依托首批国家试点学院建设的纳米专业,是聚全院资源集中建设的唯一专业;唯一一个依托首批国家“”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纳米专业,集行业产业资源开展人才协同培养;唯一一个依托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的纳米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学院融合了苏州大学和世界上首家开设纳米技术本科专业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优势课程,制订了国际化的教学方案,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学一年级分小班互动教学并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全方位英语语言能力强化,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学院实行导师制,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同时,学院全面推行助教制,即由课程主讲教授负责课内讲授,定时开放答疑时间,助教负责作业批改、课后小班化辅导等工作。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设立于建校伊始的年,是其前身“北京钢铁学院”最早设立的骨干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素有“钢铁摇篮“的美誉。是年中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权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目前涵盖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授予学科,是“工程”及“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年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属“华盛顿”协议缔约国互认学位的专业。 对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还有:年批准的“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于年批准的“稀贵金属绿色提取与回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年批准的北京市国际技术合作基地。和首钢、宝钢、河北钢铁、金川有色金属集团等十余家大型冶金企业建立长期的学生实习和行业合作关系,并设有专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学术科研在冶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稀贵金属绿色提取与回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每年承担了几十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本项目及校企合作科技项目,促进了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钢铁与有色冶金工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 本科毕业生每年有40~50%免试推荐或考取硕士研究生,10%左右的同学出国深造。同时每年十几名毕业生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其余大部分同学到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合资与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工作。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维持在98%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南大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是我国粉末冶金领域(专业)教学、科研与新产品试制开发三结合的学科综合基地。研究院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摩擦学、生物材料学等5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依托研究院建设有“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基地;研究院辖有8个研究所、5个实验(检测)中心。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国家级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余项,拥有专利余项。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第一座生产性原子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的建造,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以及“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五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嘉奖,被授予“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研究院以国家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为“孵化器”进行高新技术的产业转化。主要科技产品有航空和汽车用摩擦材料、减磨材料、铁(铜)基粉末冶金机械零件、粉末注射成形产品、高比重合金及难熔金属材料、磁性材料、电工合金制品、特种陶瓷制品、生物材料、纳米粉末及材料、精细(异型)硬质合金制品、超硬材料及各种金属及合金粉末等。研究院年在全国教育系统率先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hb/21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初来乍到我有一个远大梦想geta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