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如果你经常玩微博和知乎,一定听过一个词叫“红脖子(Redneck)”。

按一些网友们的归纳,他们有几个特征:

喜欢开皮卡,越大越好,而且必须是福特或者公羊;穿牛仔裤和皮靴,或者军装裤和人字拖,戴毡帽和太阳眼镜,尽量长得像西部牛仔;喜欢吃大牛扒,酒必须要肯塔基波本威士忌,可乐也行,通常长得比较胖。

最重要的特征是,喜欢玩枪,拥护持枪权,生活在农村和农场,没事就去打个猎,偶尔用夜视镜+狙击枪,一人干翻农场周围虎视眈眈的狼群。

简而言之,“红脖子”专门用来指美国南方支持共和党的白人,后来成为一种文化标签,泛指一切立场偏保守的人。

事实上,这些已经成为人们对美国保守派人士的刻板印象。这样的标签,不但无法概括这个群体的复杂性,还在不断割裂社会共识。

不深入小镇,无法理解美国

存在着两个美国。

好莱坞大片和大部分美剧里的美国,有摩天大楼林立、霓虹妖娆的金融中心纽约;有肃穆庄严,一举一动关乎世界存亡的华盛顿特区;有科技大拿扎堆、风景秀丽的加州山谷,却很少出现中西部的“锈带”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的破败小城。

直到最近几年,主流媒体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的小镇。讲述“锈带”小镇代顿故事的《美国工厂》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美国工厂》获得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影片里新建的玻璃厂的厂房原属于通用汽车公司,经济危机后,通用汽车公司关闭了工厂,造成很多本地工人失业。荒废多年后,中国的企业家曹德旺成为了新主人。

原本失业的本地工人们以为工厂建成后,可以回到原来的生活,可纪录片镜头下,这座小城的工人们面对的,却是另一种困境、另一番挣扎。

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靠不那么累的体力劳动也可以获得的体面中产生活。

现在的困境是什么?新工厂的劳动时间增长、待遇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线更新后企业越来越少的用人需求。

镜头下的美国工人们愤怒、无奈,他们是那群“被落下”“被遗忘”的人。可能他们也想不到,自己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美国的政治版图。

最近几年,开始有不少学者提出,要理解今日美国的社会,就必须回到美国的小镇。

这一呼吁其实已经晚了五十多年,早在年代,南方密西西比州的白人作家——福克纳,就对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泼了一盆冷水:“北方那些自由主义者并不了解南方,他们从那么远的距离是无法理解南方的。”

沿着五大湖的“锈带”失业率居高不下,但是它左右了美国政治的走向。

J.D.万斯就成长在离《美国工厂》里的小城不远的一个镇上。

万斯的童年并不快乐。父亲很早离开了他和母亲,母亲有些精神问题,还染上了毒瘾。在家里,他时常会挨打,最后不得不跟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他在公立学校里学习——整个小镇的小孩儿几乎都在这儿学习。这所学校也很普通,几乎没有人能申请上好的学校,俄亥俄州立大学都不敢想,更别提哈佛、耶鲁那样的“常春藤”名校了。

万斯所在的街区里充满暴力和绝望。父母之间的争吵和厮打是家常便饭,小孩挨打也是“经典节目”。暴力甚至成了他们街区的景观,在街上、在房里,尖叫声总能引来好奇的窥视,警笛声终于盖过争吵声后,你甚至不知道这是一周内警车第几次到这儿来。

他家的房子有些旧,可还是比某些同学家好,他们可能住在拖车公园里。

万斯觉得他会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一辈子——念书、进工厂打工、结婚、生孩子、退休——像他身边的人一样。

《乡下人的悲歌》出版后引起热议,比尔·盖茨也在他的博客专门推荐这本书。

可是在祖母的激励和督促下,万斯拿到了州立大学的通知书,还去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后来,他通过了考试和申请,进入了耶鲁法学院。

万斯回望他的生活,发现自己成长起来的环境,正越来越脱离正常社会。这个环境鼓励溃败,却不抵御腐败,面临着全方位的危机。

他发现,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精英的、富足的、仍然在前进的美国,一个是平民的、贫困的、已经被甩在后面的美国。

来自他家乡的人时常会被人嘲笑为“乡下人”,于是万斯动笔写下了他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乡下人的悲歌》。

被全球化抛弃的底层劳工

万斯笔下的社区,让人联想起Showtime出品的美剧《无耻之徒》里,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和他那群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孩子。

《无耻之徒》讲述主人公一家如何在底层摸爬滚打,“逆袭”不是它的主题,它是少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lg/2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