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到华盛顿,总会与严肃的政治面孔和车水马龙的繁忙联系起来,怎么也想不到“美丽”两个字。此时站在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上,就像站在了辽阔的草原上,竟然能找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因为大草坪上的主要建筑物都是白色的。

华盛顿是世界上 先设计后建设的国家首都。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的 次国会上,讨论首都设在何处时,南北方议员意见不一,都想让首都设在本方境内。总统华盛顿只好折中,选定了南北方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流处。并请法国一位年轻设计师专门设计建设的。当年这块仅16平方公里的灌木丛,经过多年的扩建,已是平方公里的首都城市了。关于首都的名称,当时总统华盛顿提议叫哥伦布,以纪念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国会则提议叫华盛顿,以纪念首届总统的功绩。于是,几经变迁,美国首都就有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全称。人们通常所说的“哥伦比亚特区”是指华盛顿所有的地区。“首都”则专指占特区面积二分之一的联邦政府机构所在地。

华盛顿经济以政府公务和旅游为主。也就是说,仅此两项就能供养整个城市和所有的居民。

华盛顿的核心景区,就是那片辽阔的大草坪。

大草坪的中心耸立着华盛顿纪念碑。这座方尖塔型纪念碑,是为了纪念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修建的。导游说,当年有人提议为华盛顿立碑时,意见并不统一,资金也不充裕。加之战争的干扰,修修停停,持续了很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民日益认识到华盛顿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立碑的呼声越来越高。直到年,纪念碑才得以竣工。修这座纪念碑,从提出议案到完工,历时40年,耗资将近万美金。现在看数字不大,当年可是巨资啊!让人惊讶的是,华盛顿纪念碑和我国乾陵的武则天碑一样,也是一座无字碑。所不同的是:武则天的功绩要“让后人评说”,而华盛顿的功绩则是“用文字记述是徒劳的”。华盛顿纪念碑高米,当年是世界 的建筑物。如今也是华盛顿的制高点。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进入该市,首先进入眼帘的肯定是这座纪念碑。如果登上碑顶,华盛顿的全景一览无余。

大草坪的西边是林肯纪念堂。林肯和两位开国元勋华盛顿、杰弗逊齐名。被美国人誉为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我低着头,提着脚跟,上了无数个台阶,才走进了通体洁白的古希腊神殿式的纪念堂大门。纪念堂里密密麻麻的游人都仰着脸,目视着高高在上的林肯坐像。林肯的目光则穿过人群,注视着门外倒影池对面的华盛顿纪念碑和大草坪尽头的国会大厦。我想和林肯合个影,无奈他坐得太高,折腾了半天,照出来的照片怎么看都不协调,只好作罢。

林肯坐像两侧墙上雕刻着他的 演说。一边是《自由的新生——葛底斯堡演说》,一边是《年第二次总统就任演说》。据说读懂这两篇演说,就可以了解林肯为人类平等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遗憾的是满墙的英文字母,一个字不认识!

纪念堂外廊有36根石柱,象征着林肯在世时的36个洲。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朵下垂的花饰,则象征着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洲。我在感叹纪念堂设计之精湛,寓意之深刻的同时,对美国领土扩张之神速,张口结舌。因为美国建国初期才仅仅13个洲!

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是与之配套的倒影池。站在林肯纪念堂前看,碧波荡漾的池水里是华盛顿纪念碑巍峨的身影。如果站在华盛顿纪念碑下看,水中则是林肯纪念堂冰清玉洁的模样。只从林肯纪念堂落成之日起,这里就成了民权运动的圣地。每年2月的“总统纪念日”,都要举行集会。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的 演说《我的一个梦》,就是在这里的一次集会上发表的。

倒影池南北两侧是 和越南战争纪念碑。

纪念碑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一面墙。墙上影影绰绰地漂浮着许多士兵的头像。看见这些年轻的生命漂洋过海,跑到别人的国家去打仗,最终命丧他乡,真的替他们不值。导游说,这场战争共死了多万军人,其中五分之一是冻死的。据说在一次伏击战中冲锋时,只有双方司号员站了起来,其他人全部冻成了冰棍,僵死在阵地上。

纪念碑墙前的19个美国大兵雕塑,头戴钢盔,手端钢枪,蹒跚地行进在泥泞的道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只有麻木和疲惫。其实这些形象并不陌生,当年影片里的美国大兵不都是这个样子的吗!

越南战争纪念碑是一面呈L型,低于地平面的黑色大理石墙。墙上除了密密麻麻的人名,再无多余的文字。导游说此碑设计者,是林徽因的侄女、耶鲁大学21岁的华裔女学生林璎。设计方案是她的一次课堂作业。当时老师并不看好,只给了个B+。没想到参加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竟然被选中。林璎的设计,好就好在打破了传统的银灰色,而选择黑色。形状上没有利剑似的指向天空,而是展开双臂拥抱大地。尤其是没有浮夸的赞美,而是静静地将死者的名字排列在光洁肃穆的碑面上。

也不知那天是什么日子,越战幸存者三一群两一伙地来这里扫墓。这些当年叱咤战场的勇者,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不乏坐着轮椅的,拄着拐杖的。他们在纪念碑上指指点点地寻找战友的名字。不知是时间久远,还是人老情感失忆。从他们脸上并未看出悲伤的痕迹。而当他们颤颤巍巍地将一束小花放在名字的下方时,我肯定了心中的判断,时间抚不平伤口,记忆何能抹去!

大草坪的南边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的纪念堂。这座罗马神殿风格的圆顶白色大理石建筑,雅致而沉静。外围的54根花岗岩石柱,圆润而坚固,给人一种踏实感。8根石柱支撑的门廊上是一组庄严的石雕。导游介绍,那是美国独立前夕,起草《独立宣言》的情景。走进纪念堂,看见杰佛逊的立身铜像,顿时感觉空间小了许多。听着导游朗读铜像背后石壁上的誓言:“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时,这位总统越发显得高大。

大草坪的北边是 的白宫。以前对白宫总有种神秘感。其实它就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的地方。站在围栏外边看白宫就是一栋小别墅。这栋新古典风格

的小别墅,以前是灰色的,叫“总统大厦”。第二次美英战争时,被英军烧得只剩

下一副骨架。修复后,涂成了白色,故改称白宫。现在的白宫已是美国政府的代名词。根据白宫的支出由全体纳税人负担的原则,白宫内的一部分,在规定时间内,对外开放。遗憾的是我们没赶上,只能扒着栅栏往里看。白宫门窗紧闭,门前的草坪整洁而空旷,就像一所下了班的乡政府。而栅栏外边则热闹非凡。除了熙熙攘攘的游人,还有不少集会、讲演、上访、抗议的美国人。

有一位老太太,安静地坐在一个手推车边打毛衣,手推车上挂满了纸片,纸片上写满了英文字。她看见我注视她,冲我厄尔一笑,坦然而优雅。我请赵老师看看那些纸片上写的什么。赵老师说,抗议政府乱花纳税人的钱。啊!想起来了,夏威夷也有一个人,提出同样的抗议!管用吗?不管管不管用,她能关心到政府的开支,而政府又允许她做出这样的关心,即令人仰慕。

大草坪的东边是美国的心脏——国会大厦。美国人把它看作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 象征。隔着被风吹皱了的一潭池水,看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但不古典,反而有几分现代的神秘。最养眼的是那个出镜率极高的三层大圆顶,像极了人们传说中的不明飞行物。自由女神青铜像,则如天外来客一般,悄然地立于圆顶之上。圆顶两侧的翼楼即是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办公的地方。

我的团友们似乎对这个大圆顶不感兴趣,都围着那潭碧水照相。只有我和老王、老薛夫妇一路小跑,来到圆顶之下。圆柱式的门廊真气派。3座铜门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浮雕,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大门内即是 的圆形大厅。据说大厅的四壁和穹顶都是记录美国历史的油画。大厅里还塑有杰出总统的石雕,每一尊石雕都代表着一个时代,合起来看,即是美国政治的缩影。虽然无法走进这扇大门,站在门外似乎也感觉到了美国心脏的律动。

国家政府机关的楼群和一些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美术馆,众星捧月似的围绕在大草坪的四周。走进那个庞大的楼群,脚下找不准方向,眼睛也无法聚焦了。这些楼一座比一座有特色,一座比一座有个性。你无法不仰着头,端着相机不停地按快门。没多久脖子僵了,头也晕了。这才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把目光

投向了路边琳琅满目的售货车、骑着独轮车穿梭其间的年青人,还有那些站成了永恒的雕塑。

树荫下那座铜雕是美国建国初年的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即使你不了解他的业绩,也能一眼看出他是位智者。 法院一锤定音的权利和权威就是他确立的。从而使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制度真正得以实施。并且使司法审查权成为美国有别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

司法大楼前的那座雕塑是平民英雄内森.黑尔。他是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军少尉。曾多次潜入英军内部收集情报。被捕后严词拒绝诱降, 被英军以间谍罪处以死刑。铜像很艺术化地再现了黑尔临行前的铮铮傲骨。

美洲国家组织总部门前有一所模糊不清的雕塑。这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萨贝拉的塑像。她与阿拉贡王联姻后,统一了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她支助的。她对美洲的今天功不可没。

人们都说美国没有历史。实际上,美国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小心翼翼地积攒着历史。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就是美国历史的珍藏馆。导游说,美国档案馆、图书馆里珍藏的历史性文件原稿,高达30亿份。还有万张地图,万张照片,以及1亿2千万英尺的电影胶带和20万盒录音、录像资料……

走出美国的历史,开始路游华盛顿市区。华盛顿市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走不尽的茂密深林。我问导游,华盛顿是一座没有房屋的城市吗?他指着一条通向树林深处的岔路说:快看路牌!从这里进去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又指着另一条岔路说,从那里进去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我看不懂路牌,只好定睛茂密的深林,神秘的楼脊房角时隐时现。侧耳细听,轰轰隆隆的汽车声和隐隐约约的吵杂声若有若无……

旅游大巴驶出市区,眼前豁然开朗。还未来得及感慨一下神秘绿色下的华盛顿,一座飞碟似的建筑物,闯入眼帘,那就是如雷贯耳的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是美国 军事指挥机关的所在地。美国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以及海、陆、空三军总部都设在这里。五角大楼是世界 的单体写字楼。楼内走廊长达28公里,仅厕所就有间。大楼能容下人,目前有人在里面办公。我以为走进五角大楼,就走进了一触即发的战争。其实不然。导游说。那里就像一个小社会。餐厅、商店、邮局、银行、书店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而且有一个区域是专门放松肌肉的地方。只要走进这个区域,军人就没有了级别之分,可以衣帽不整,相互之间也不用敬礼。一旦离开这个区域,你所看到的军人,个个都像在T台走秀。我想知道五角大楼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导游紧闭其口,只字不提。尽管如此,其外观上的霸气已经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想入非非地将美国的心脏移植到了五角大楼里。

旅游就是欣赏别样风光,猎奇风土人情,感受异样文化,释放愉悦心情。而我们在美国游览半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没有领略到自然景观的瑞丽清新,也没有感受到西方文明的优雅厚重。我们所到之处,路两旁那些腐朽的木头电线杆上,蜘蛛网似的电线,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揉眼睛。在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眼疾的同时,感觉这个国家已显陈旧。尽管如此,西方强国的霸气也像那些蜘蛛网似的无处不在。尤其那荒凉里的繁华,繁华中的淡定;喧嚣里的时尚,时尚中的从容,以及它的多元文化和那些充满智慧和活力的特立独行,都令人难以忘记。

6月15日12点20分,我们从华盛顿乘UAL次国际航班,经北冰洋、俄罗斯、外蒙古返程。飞机朝着太阳飞了14个小时,顺利到达北京。也就是说,返程是不落的太阳迎接我们回到祖国,结束了愉快的美国之旅!

淡如游记









































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shengduna.com/hsdfg/14028.html